1.全国老龄办、公安部、民政部、中国银保监会5月17日联合发布关于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称,近期,一些机构和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名义,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吸收老年人资金,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点评:鉴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以及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危害性,相关部门不但要“说”——发出风险提示,更要“动”——打击非法集资,筑牢防范非法集资的大堤。事前,相关职能部门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做好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情况的日常排查。民政部门、老龄办要及时掌握涉嫌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蛛丝马迹;银行要研判相关企业的动态,发挥金融机构的监测防控作用;公安机关要及时准确发现违法犯罪信息。与此同时,相关信息要实现汇总、互通、共享,提高应用效率。事后,司法部门要完善“涉老”欺诈优先立案、审理、执行机制,依法从重从快从严打击骗老、坑老行为。
2.这两天,有两则新闻很热,一是“河南一男子四十小时内喝四场酒身亡”,二是“上海一男子花一万请客反悔遭朋友举报酒驾”。这使得变了味的“酒桌文化”这一话题持续引发热议,也再次提醒我们:饮酒要多些文明味儿,少些野蛮劲儿。
点评:喝酒本是为了乐呵,活跃气氛、拉近距离,至于喝多少,怎么喝,都是自己量力而行。但现实的酒席上,有人狂饮无度,拼酒、酗酒,非要人仰马翻才觉得尽兴。这些大煞风景的“酒桌陋习”,不仅显得个人没素质、“没文化”,更成为一种浪费陋习和社交负担,还是趁早弃了好。感情深不必非要一口闷。喝酒贪杯伤身又误事,如若因烂醉、酒驾等触犯法律甚至赔上性命,更是得不偿失,悔之晚矣。喝酒,节制才显文明,适度方有雅趣。个人不妨按照自己的酒量,以尽兴、适量、不失态为原则饮酒,摒弃逼人喝酒的傲慢态度和不醉不归的陈腐观念,让酒风更加自然文明和谐。
3.夏日来临,公园成为不少人休憩健身的首选场所。一些商业培训机构和个人也瞄准了这块免费场地,在公园内开展篮球、轮滑等无资质收费培训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占用公共空间,而且也对市民安全带来风险隐患。如何实现公共空间有效治理,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治理课题。
点评:免费开放的公园大门,本应是便民惠民之门,不应成为少数个体和机构牟利的方便之门。公园是公众开展个人活动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公益性、普惠性是其本质特征。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公园的开放性决定了其较低的使用门槛,但绝不意味着没有使用原则和规范。变公众园地为自家场地,以无偿用地开展盈利活动,不仅影响公共服务体验,降低人居环境质量,更是对公共空间的违规侵占,给公园的安全有序管理带来隐患。(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