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 珂
本报讯 5月19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将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实现主要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严守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安全底线。
源头治理是确保食品安全底线的重要一环。2021年,我市将加大力度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与市场监管部门构建以“两证一码”为主要载体的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工作衔接机制,建立健全产地开具、流通赋证、入市查验、亮证销售、凭证溯源的全程管控制度,加强监管巡查和监督检测,督促落实生产者自控自检措施,推动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全覆盖;将建立常态化的联席会商、调度考核机制,健全农产品“身份证”质量管控标准体系,探索实行“5G技术+质量溯源+检验检测”全程可视化智慧监管服务。
同时,进一步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治理,统筹实施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有效防范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深化“利剑”行动成果,积极开展“治违禁促提升”行动,重点整治食用农产品中禁限用药物、停用药物及非法添加物使用问题;立足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聚焦重点农资品种,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围绕农村“三无”“假冒”“过期”等食品问题,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