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六病区结核病科护士长李水英:~~~
2021年05月10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六病区结核病科护士长李水英:
不惧感染,与“病菌”同行
李水英
给患者喂饭

  ■朱嘉林

  戴上手套、扎针、抽取、拔针……在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病科,这一系列普通的医护动作,却可能给医护人员带来危险。因为,在科室里住院的患者几乎都处于传染性极强的结核病发病期,如果防护不当,医护人员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

  今年43岁的李水英,是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六病区结核病科的护士长,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已经默默奋战了24年。即使自己身患恶性肿瘤,她也坚守岗位,工作认真负责、细心耐心,不惧感染,与“病菌”同行,前后为数万名肺结核患者提供了护理服务,为肺结核的防控和肺结核患者撑起了一片蓝天。

  1.不惧风险,精心照顾肺结核患者

  参加工作24年来,李水英曾经在急性传染科、肝炎科等多个科室工作过。自2003年以来,李水英一直在结核病科工作至今。“提到结核病,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可怕的传染。”李水英直言,“护士不仅要面对面为患者抽血、打针,还要照顾好日常生活,因此结核病科的护士是离危险最近的‘排头兵’。但既然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坚持到底,把它做好!”朴实的话语,无不令人感动。殊不知,李水英坚守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微笑的背后是作为一位医护者永恒的信念。

  李水英介绍,为了降低传染的风险,医护人员只得加强自身的防范,每天日常工作都要戴上严实的防护口罩,一整天工作8个小时下来,都不敢摘下口罩。每当科室护理人员下班时,每个人脸上都印刻着深深浅浅的口罩印,红红的勒痕必须要揉很久才会消散。“最折磨人的时候,是自己感冒了或者身体不好的时候,戴上口罩真的很难呼吸,有时做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气喘吁吁。”李水英如是说。但即便这样,她仍旧选择了这份危险的工作。她打趣地说道:“明知道存在感染风险,但我也还是要去做,因为这是我的工作和职责范围内的事,这叫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科室住院患者中有很多咯血患者,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他们无法正常饮食和生活,对于一些没有陪护的患者,李水英便亲力亲为帮患者喂饭、洗脸、擦身……李水英像家人一样为患者提供所有的日常生活服务。而且,咯血患者忍不住要咳嗽、咳痰,唾沫和痰一不小心就喷到了李水英的身上、脸上,面对高度的感染风险,李水英每次都是不嫌脏、不怕累地先帮患者料理好一切,走出病房再清理自己身上、脸上的污渍并消毒,防止病菌残留。

  科室曾经收治一位五保户患者何爷爷,他没有家人,每年在科室住院多次,肺结核病情严重的时候生活不能自理,且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照顾起来相当棘手。为此,李水英自告奋勇,穿好防护服、带上手套后进入病房,将老人的床单、被套、衣服清洗干净,又将老人的衣服全部换成新的。病情好转一些后,何爷爷感激地对李水英说道:“小李子,你对我就像家人一样,你就是我的干女儿了。”

  还有一次将近年关时,肺结核患者李奶奶住院后病情已经好转许多,医护人员都劝她回家过年,年后如有不适再来住院治疗。然而,李奶奶却问道:“能不能继续让我住院,回家冷冷清清,李护士长和其他护士每天陪我聊天,精心照顾我,这里比家里热闹多了,我想在医院过年。”

  面对随时都有的感染风险,李水英的家人曾经也因为担心其感染,而反对她坚守这个岗位。在患者与家人带来的双重压力下,李水英一咬牙坚守了24年。而患者们对李水英的肯定,就是她坚持下来最大的动力。

  2.志坚行苦,术后立马投入工作

  去年疫情发生以后,作为一名党员,李水英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积极报名加入隔离病房的抗疫一线。然而,院领导经过综合考虑,将急性传染病科改为疫情期间的特殊病房,原科室的所有患者移送至结核病科。因此,肺结核科患者增多,工作量比平常增加一倍,在工作人员减少的情况,还是要求李水英驻守结核病科。

  据了解,院领导的考虑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李水英的身体情况。李水英在2016年发现甲状腺恶性肿瘤,并于当年1月、10月分别做了两次肿瘤切除手术。为了不耽误工作,李水英特意将两次手术时间安排在春节和国庆假期。休完法定假期后,李水英没有因为手术而多请一天病假,而是与其他人一样,立马回到工作岗位上。“我不能因为我的疾病给医院带来负担,也不能把工作压力再增加给其他人。”李水英道出了内心的想法,虽然言语平实,却体现了她对工作的无比热爱。

  手术后,科室患者看到她脖子上贴了一块纱布,都来问候她的身体情况,而她总是开着玩笑回答:“冬天冷了,就用纱布做了条围巾。”有位80岁的老年患者通过其他护士了解到李水英脖子前的纱布,是来保护甲状腺手术后的伤口的,看到李水英办公室的门打不开,老人家便冒着寒冷,穿着单薄的秋衣秋裤为她修门。患者的关怀备至,让李水英很是感动,“医患之间是双向的,当医护人员一心为患者时,患者反过来也会回馈一样的情感。”

  恶性肿瘤切除后,李水英需要终身服药,每隔三个月需要复查一次。有时候,剂量不够时,身体就会特别不舒服,头晕、全身乏力。然而,工作中每次出现这种情况,她都选择坚持下去,绝不会因病情耽误工作。院领导和同事问她是否要调整到轻松的岗位上,她总是乐观地说着:“没关系,我还可以坚持。”

  李水英的丈夫由于工作特殊原因,去年疫情期间实行轮岗制,工作一个月后还需要隔离一个月。一出门工作就是两个月不着家,而李水英也因为医院的工作总是早出晚归。疫情期间,18岁的女儿每天都是独自在家上网课备战高考,女儿听闻母亲写了请战书后非常担心。“妈妈,我知道你很想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支持你,我自己可以照顾自己。但你做了两次肿瘤切除手术,身体不好,免疫力低,我怕你的身体容易感染。”回想起女儿的话,李水英的眼泪夺眶而出。

  说起女儿,李水英甚是愧疚。在女儿高考这一人生的关键时期,她和丈夫都在全身心投入抗疫工作,对女儿的照顾甚少。乖巧的女儿不仅要独自照顾好自己,为了减轻妈妈的家务负担,还常常在家做好饭菜等着妈妈回家。最让李水英高兴的是,女儿在高考中获得了好成绩。填报志愿时,因为对妈妈和医务工作者的崇拜之情以及想更好地照顾好妈妈身体,女儿选择了重庆医科大临床医学科。女儿说:“医务工作者都很伟大,我也想成为一名医生,为祖国作贡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不惧感染,与“病菌”同行
衡阳晚报版面八A08不惧感染,与“病菌”同行 2021-05-10 2 2021年05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