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4月27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根治“不要脸”背后的“冷漠病”
察者看台

  ➡

  ■周卫国

  据报道,河南新乡的刘女士向当地市长热线反映其“被医院多收费”的问题。两天后接到回访电话,询问她“收费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刘女士答复:并没有。对方答复“好的,知道了”。之后,话务员忘记挂断电话,与同事议论刘女士:“像神经病”“为了45块钱,打了3个电话,都‘不要脸’”。针对此事,新乡市公共服务热线办公室回应:刘女士录音属实,对此事将严肃处理。并已“内部通报此事,规范话务员提高通话质量。”

  市长热线话务员的一句“不要脸”,既让联系群众的市长热线丢了脸,更让电话线那端的刘女士“寒了心”。

  话务员提起电话说“好的”,放下电话说“不要脸”,这电话提与放之间“变脸功夫”,让人生叹。这句“不要脸”的背后,折射出话务员的真实心态,在此人看来,群众的诉求是“神经”、是麻烦、是负担、是找事。反映“45元多收费”,在他眼里是“小事”,更是“多事”。但独独忘记了一条:群众利益无小事,一分一厘都不小。

  放下电话,就说群众“不要脸”,表面看是语言不当,实际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正如群众所言:现在转作风,办实事,虽然是“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了,但最后还是有的人“消极应付、不作为、事难办”。  

  这句“不要脸”,折射出少数人身上得了病,一种脱离群众的“冷漠病”。治病找因,其病根上是对群众的态度出了问题,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出了毛病。病因是与群众的关系错位,价值观背离。本质是官本位思想严重,责任心缺失,把自己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这病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侵蚀群众基础,其害甚焉,其损大焉。须高度警惕,要对症下药,及时根治。

  党史学习教育中,再读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的讲演。重温“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只要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78年前,毛泽东向全党发出的“为人民服务”的号召,这些熟悉的词句,每次读来都如洪钟巨响,震撼心灵。

  解难题,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办实事既是能力问题,也是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对群众的态度问题、感情问题。医治“冷漠病”,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秉持人民至上的信念。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共识,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拥不拥护、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而站在群众立场,明确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办事员”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

  医治“冷漠病”,要带着深厚感情为群众办事。就如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好这场脱贫攻坚伟大战役一样,扶贫工作队和党员干部,把贫困群众当亲人、当家人,带着感情干,扑下身子干,持之以恒干,达到脱真贫,真脱贫。在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中,黄文秀、黄诗燕等众多扶贫干部用青春和生命,为我们树立起了新时代为人民、爱群众的光辉典范。要向扶贫攻坚英模学习,真心实意地听群众呼声,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办实事,惠民生。

  医治“冷漠病”,要真抓真干真办事。坚持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等不推不拖,下大力气办好群众身边事、急需事、烦心事。遇到困难不回避,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以办实事的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从接好每一个电话,接待每一次来访,办好每一件实事中,拉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距离,增强群众与党和政府的感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根治“不要脸”背后的“冷漠病”
世 相 浅 见
这样的“大学”为什么能存在?
让更多能人舒心返乡创业
迎接旅游热先要有“冷思维”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根治“不要脸”背后的“冷漠病” 2021-04-27 2 2021年04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