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4月26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共服务别忘了特殊群体

  ■朱昌俊

  近几年,对于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服务关照不断强化。日前,工信部也发布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提出严禁适老化App出现广告弹窗;在高铁普及的今天,一些偏远地方依然保留了慢火车,以方便当地居民出行。此外,目前符合条件的罕见病药品,已基本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深山基站”“小品种药集中生产”“信息适老化”“重残儿童教育关爱”等特殊公共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民生痛点难点。

  相关研究表明,特殊人群的界定在国际上一直处于模糊状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殊人群的外延也不断扩大。如最初“特殊人群”几乎等同于弱势群体,但目前已经基本变化为弱势群体、优抚对象、边缘人群三类人群的统称。简单地说,这一群体因为各种原因远离社会的主流视野,对于公共服务有着特殊需求。如何满足好这一“少数群体”的需求,考验着社会公共服务的人性化水平和完善程度。

  应该看到,特殊群体虽然是“少数群体”,但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其正当权利理应得到公平充分的保障。标准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之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为他们留一些人性化的空间,满足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这不仅是构建完善的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更关乎社会公平。而他们得到善待,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这部分人群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其实相对于一般人更强烈。如果他们不能得到及时的关照,或者说长期被基本的社会保障所忽视,他们难免感到孤立感和疏离感,进而对社会发展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在此意义上,关照好特殊群体,就是为了关照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境遇。

  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这样一个技术创新和应用不断加快的社会中,我们还得重视因为技术进步而催生的“特殊群体”。在传统观念中,我们定义特殊群体可能主要是从生理意义上、物质意义上的。比如,穷困地区的孩子、罕见病患者等。但在当前,一部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其实也算得上是“特殊群体”。像此前疫情期间,部分老人就因为不会使用健康码而出行受阻。因此,如何更好地满足未能跟上社会前进步伐的“特殊群体”的需求,同样不容忽视。相关部门要求各大网络平台推出适老化App,其实就是一种积极的示范。

  要指出的是,由于各种原因,特殊群体往往处于相对边缘的状态,他们多无法为自己的权利和正当需求“发声”,这也使得他们相对更容易被忽视。那么,要真正让特殊群体能够及时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保障,也还需要公共服务部门更主动打捞那些沉默的声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公共服务别忘了特殊群体
本栏点评 阳 城
果蔬要“高颜值”更要“高安全”
阅读的陪伴最温情
高价不等于高分,家长应理性面对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公共服务别忘了特殊群体 2021-04-26 2 2021年04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