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4月12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情要避免跌入“内卷化”的陷阱

  ■祁民龙 (上海虹口)

  中国历来是个重情义的社会,在“情”与“理”的关系中,往往更加重视“情”。正常的人情社会,讲人情还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充满温馨,可以让人们时时处处感受到来自亲友、邻里、同事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爱。

  诗仙李白在《赠汪伦》诗中写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与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

  人情虽好,但不可滥用,凡事都要有个“度”。如果遇到事情只是一味地讲人情,使人情漫过理性和原则,这种现象被人们戏称为“中国式的人情”。对此,鲁迅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曾经写过《说“面子”》一文,对某些国人“为了表面的面子丢弃了本质”的现象进行过批驳。

  在现实生活中,以“人情”为名绑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们也常常为各式各样的人情所困扰,深感中国式的人情往往潜在着“内卷化”的陷阱。所谓“内卷化”,意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无休止地原地踏步,自我消耗、自我重复。当然,对于已经建立起来的人情,理应用真情和包容去维护、升华。

  近年来经常看到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人情随礼金额不断上涨,导致随礼的人不堪重负。有的人为了拿出不菲的随礼而不得不节衣缩食度日,有的想要躲掉无谓的人情债,而选择放弃节假日与亲友相聚的计划等。笔者有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好友,老家在距本市不算远的一个三线城市,原本打算退休后经常回到他的老家住上一段时间。但是,他一想到老家人情社会状况,就犹豫了。因为他每次回到老家,一些亲友故交、老战友、老同学等,总是不断地约请他去聚餐、聚会,赶赴没完没了的应酬,弄得大家都很累。以致他日后有事回老家时总是悄悄地去,又悄悄地回,来去匆匆不敢惊动他人。现在尽管他赋闲在家,也不敢轻易回老家。

  在某些地方、某些场合,讲人情通常较之讲理性更为众人所接受,讲究排场、相互攀比,导致各种各样的“人情债”水涨船高。如果这时有人不识时务地提出异议,就会被斥为不近人情。不通情远比不通理严重,那就是自找麻烦。这种由人情建立起来的关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处事方式,使人与人之间在貌似客套上相互制约。它不仅无端地牵制了人们有限的精力,还会过度消耗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造成中国式人情的“内卷化”,这种畸形的人情社会现象,值得警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人情要避免跌入“内卷化”的陷阱
世 相 浅 见
让“苍蝇”无处遁形!
智慧旅游 为美好生活延展更多可能
善待导盲犬才是更好的关爱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人情要避免跌入“内卷化”的陷阱 2021-04-12 2 2021年04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