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学笙
不久前,一则与水有关的消息让人揪心。有调查发现,我国公共管网漏水量惊人,仅2019年全国城市、县城公共供水管网漏水量就达到近百亿吨,大体相当于700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
公共管网漏水是很多城市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不仅让大量的水资源“付诸东流”,而且给居民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需要看到,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推进全民节约用水的同时,必须着力解决好输水漏损问题,这考验着一个地方的施政作为和治理水平。
改善公共管网的漏损现状,应当标本兼治。在硬件上,城市供水管网更新应当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及时更换标准更高、材质更好的水管;在软件上,政府理应牵头减少各部门“九龙治水”的冲突,把公共管网漏水责任落到实处。
改善公共管网的漏损现状,应当善用技术。管网一旦漏损,仅靠人力很难实现快速定位和修复保护。有必要采用大数据、传感器等现代技术监测水量变化,优化供水布局。
从更长远来看,城市建设水平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治理理念、市民素质。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必须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