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题为《加强生命教育 为儿童幸福人生奠基》的大会发言,并建议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基本课程体系。
其实近年的两会期间,都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提出过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基本课程体系的建议,虽然角度不同,但都指向了当下教育中生命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功能被异化以及应试教育导致的对生命的漠视等。
平时,不少学校也开展过诸如“感悟生命、感恩生命”之类的体验活动,但还是缺乏系统性,只有把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基本课程体系,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常态课”,更容易入脑入心。
客观地讲,无论是中小学生、大学生乃至中老年群体,未必都对生命的意义有更充分的理解,对生命教育的重视显得不很够,在内容、时长、方式等方面并没有形成体系,这使生命教育不断被边缘化、形式化、功利化,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对近年来代表或委员反复建议把“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基本课程体系,应该给予重视。当然,在实施中还要注重在师资、教材、方法上多实践和创新,防止生命教育形式化。
如何看待“生命”,应该是一道必答题,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对生命的敬畏。所以,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基本课程体系,并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必将使学生对生命有一个全新认识,从而以健康、理性、乐观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无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