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面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两会前夕,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此提出意见建议
2021年03月02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防控疫情,还应如何着力?
两会前夕,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此提出意见建议
3月1日,在清华大学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医护人员为学生接种新冠疫苗。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3月1日通报,2月2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9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四川9例,广东6例,北京2例,上海2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7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66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171例(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500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838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2月28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10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5066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9912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78836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715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3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5例(境外输入12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254例(境外输入249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2008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1005例(出院10536例,死亡199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8例(出院47例),台湾地区955例(出院919例,死亡9例)。 

  “清零”不等于可以高枕无忧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有序展开疫苗接种……在各方疫情防控举措的综合施策之下,截至2月28日24时,中国内地已连续22天无新增本土病例,新冠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平缓。在即将到来的后疫情时代,中国的疫情防控还应如何着力?两会前夕,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此提出意见建议。

  当前中国内地已连续多日无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中高风险地区清零,有专家指出,中国内地本轮冬春季疫情已进入压制阶段。防控效果进一步显现的同时,受访的代表委员也指出,防疫措施不能因此松懈,疫情防控之弦必须时刻紧绷。

  “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形势令人担忧。中国内地的‘清零’来之不易,但绝不等于可以高枕无忧了。一旦掉以轻心,疫情就有可能卷土重来。”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去年,中国与新冠肺炎疫情作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不少中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短板。弥补漏洞、重塑体系、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能力,民众满意的公共卫生体系应是什么样子?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卫健委副主任易露茜用“全面、科学、精准”三个词语加以概括。“公共卫生安全的保障,需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政治站位,更需要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的科学构建。这一体系既要管长远又要管全局,既要补短板又要高质量发展。”

  她因此建议,加快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疫情分析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病原体快速甄别鉴定和追踪溯源等核心能力;依托信息化创新线上线下协同调查模式,建设一支与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相适应的、能快速精准研判疫情的高水平流行病学调查队伍等。

  易露茜希望“十四五”期间通过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等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将短板填平补齐,用一张大网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让专业人才招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内多地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疾控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高级专业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人才队伍制约着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宁夏区委会主委戴秀英对记者表示,建议提高疾控人员编制比例并严格准入条件,提高专业人员占比,完善各项激励制度来调动积极性。

  “应当落实国家现有的利好政策,将已印发的传染病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补助和2020年颁发的关于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政策执行情况纳入考核,营造有利于基层疾控人员发展的环境。”戴秀英说。

  中国农村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薄弱,较易成为疫情防控的漏洞,医疗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在这些地区往往更为突出。

  杨莲英已在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新华乡河南村做了十多年村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位扎根在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前所未有地忙碌,也让她更加了解中国农村疫情防控的现状。

  “山村医疗卫生条件薄弱,想要抑制疫情扩散,必须要守好排查关。”杨莲英坦言,以河南村为例,全村下辖10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近2000名村民。村民居住分散、山路蜿蜒,只有两个医生,上门服务极为不便。因此她建议加大农村医疗投入,让更多自然村配备医务室和医务人员。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林安向记者列举一组数据:海南民族地区9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医务人员4022人,中高级人才不足5%,而这些医疗卫生机构要服务的人口有220多万。

  对此林安建议,要做好定向委托培养计划,加强全科医生培养的同时,将公共卫生类、专业设备技术人员等纳入定向培养的范围,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的合理结构;此外应逐年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其收入水平,不仅以“情感留人”,还要用“薪资留人”。

  另外,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陈爱莲提出,可以借助网络系统将患者信息互联互通,为患者的医疗信息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共享提供条件,从而提升医疗领域的诊疗效率,使相关医疗信息得到最大化利用,也可以破除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品质的差距,真正推进医疗卫生实现空间一体化发展。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我们需要重视公共卫生在疾病预防方面发挥的功用,打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提高公共卫生人才待遇,让人才招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的公共卫生知识素养。”胡刚说。

  利用好中医药这个千年瑰宝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过程中,中医药深度参与其中,并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但在向世界推广中医药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待解。

  作为中医界人士的胡刚认为,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了巨大作用,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切实维护了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医药受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治疗新冠肺炎,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特效药。实践证明,在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中医药这个中华文明的千年瑰宝,战胜疫情的进程就可能会加快。”胡刚说。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十四五”规划中将创新放在了核心地位,中医药产业也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发展。

  “创新是医药产业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引领的关键。生物医药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更是需要创新支撑的产业。”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认为,中国医药行业应该在这五年当中,基于国家规划,实现更加快速地发展,缩小与世界先进之间的差距。

  医药行业现处于加速竞争的时代,研发、生产、销售等都必须要与国际接轨。李燕说:“地球是平的,在全球竞争环境下,中国民族药企要想立足,必须坚定不移创新,剑指‘全球好’‘全球新’的药物。”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张智龙对记者表示,中医的传承、创新、发展关键在人和教育。“近年国家实施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经过六年发展,现在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张智龙指出,比如中医“住规培”不同质化,规培制度与其他法规制度没有完全统一,在经费投入和管理体系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多措并举解决问题,比如可以建立示范中心,让大家有个标杆去学习,也可以成立规培基地的跨界联盟,以解决同质化问题。”

  >>相关链接:

  专家称全球近10%人口

  有新冠抗体

  据俄罗斯卫星网3月1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全球近10%人口已经有新冠病毒抗体,继续接种疫苗,是达成“集体免疫”的唯一方法。

  据报道,斯瓦米纳坦在世卫组织社交媒体账户上直播的专访中指出,该组织正在跟踪全球几座城市感染源分析的研究。

  斯瓦米纳坦称:“世卫组织正在跟踪这些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据最新统计,共有大约500项。如果全部放在一起观察,就会发现全球只有近10%人口具有新冠病毒的抗体。”

  斯瓦米纳坦指出:“当然有一些50%至60%人口遭到病毒感染,并已经具有抗体的地点,例如人口密集的城区。但不能由此认为全城、省、州或者国家已经实现了集体免疫。”她解释说,这类居民点没有抗体的居民外出时,依然有被感染的风险。

  斯瓦米纳坦强调,接种疫苗是实现全球范围内集体免疫的唯一方法。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关于防控疫情,还应如何着力?
衡阳晚报版面十A10关于防控疫情,还应如何着力? 2021-03-02 2 2021年03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