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2月26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诚实测试”的诚实感言

  ■钟志红 (四川乐山)

  因工作需要,笔者翻箱倒柜查找资料,不想翻出一份旧杂志,看到《关于诚实的测试》一文:有人在亚洲的14个城市做了同一个试验,每个地方放了10个装有一张名片和当地现金的皮夹,结果测试的回收率为57%。其“恶作剧”的本意与其说是社会调查,勿宁讲是品行测试。

  读完小文,余味未遁,通篇的14个城市与我们的城市天各一方。于是顿生奇想,如若我们如法炮制会有怎样的情形,与57%有怎样的差异?有一个事实是,在我们身边的确存在“诚实”或“诚信”危机。譬如,借钱时债权人是“爷爷”,借债人是“孙子”;到了还钱时,债权人成了“孙子”,而借债人当上了“爷爷”。至于一些商场的“买一(双鞋)送一(根鞋带)”促销手段,不胜枚举。

  记得笔者年少时,常在自己的连环画扉页上写下“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提示语,可倡导诚实的初衷与现实相悖,索性借旧人风雅:“唯老婆与书不借也。”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陶冶了一代人的情操。一次赴约饭局,某友携他上幼儿园的孙子,我逗趣小家伙不可同往,不想他头一仰不客气地甩来一句:“不吃白不吃,不要白不要。”更没有料到的是,某友对孙儿“诚实”报以“现在的孩子就是聪明”,让人心存忧患。“捡的当钱买的”的大实话,惯性作用于失信的天经地义。

  为什么有人敢不讲信誉?经济学博士胡文政说,一是对信用关系中的“强者”缺乏有效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罚机制;二是失信披露机制不完善和“告状”成本很高;三是激励机制设计有缺陷。由此,笔者想到某国专门设有信誉局这个部门,工作职责就是记录人们在信誉上的劣迹后又向社会公开。一旦谁“榜上有名”了,这位公民甭想再享受大物件购买时分期付款的优惠;若求职时,老板也会查看你的信用记录,想要贷款更是南柯一梦……媒体曾披露一位留学该国的博士毕业后求职屡次无果后,他忿愤此国有歧视之嫌,殊不知对方只拿出一份资料就让他哑口无言。这份资料清楚记录着该人一次次乘车逃票的不良记录。看来,信誉比文凭、能力更重要。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我国企业单位的诚信度得以极大提高,对个人的信誉重视度也在提升,如公示老赖、曝光酒驾等。毕竟,我们的社会和生活需要诚信的健康环境,借钱的“爷爷”,岂可与还钱的“儿孙”本未倒置。对此,不妨也故意丢下几个钱包,测试一下回收率,如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六
   第A08版:版面八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关于“诚实测试”的诚实感言
世 相 浅 见
高校开设“家常菜”课程别有深意
国产剧“进阶”出海 有何启示?
淘汰黑心保姆得有“红黑名单”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关于“诚实测试”的诚实感言 2021-02-26 2 2021年02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