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晓辉
“小孩盼过年,大人盼插田”。
盼望着,盼望着,冬日的雪花飘了,过年的脚步近了。
往年,放假了,我们一家人驱车往父母住的老家赶。第二天,原来宁静的街市也热闹起来了。随着母亲吆喝着我们兄妹来汆豆腐的声音,父亲把常年养在山上奔跑的母鸡杀了,我们就感觉到年味越来越浓了!
母亲把鸡洗净放在高压锅内,又放天麻、桂圆、红枣等,准备炖鸡吃。可是勤俭的母亲又说,吃炖鸡前必须喝“紫苏水”,它能解表散寒、理气止咳、预防感冒。
秋天时,母亲就把山前屋后的紫苏挖出来洗净,晾晒干,备用。年前,母亲把紫苏的根须放在柴火灶里烧烫掉,把紫苏折叠,用绳大致绕一圈放入锅中,再放入已拌半熟的黑豆,用温火熬紫苏水。水沸时再放入土鸡蛋,再放入冰糖或红糖,给我们家人一人一碗。母亲要我们趁热吃,左邻右舍回来了,母亲同时给他们的家人也一人一碗。吃着热气腾腾的紫苏水,一年来的不快也随之风消云散了!相互聊天、吹牛,看了大家喝干了紫苏水,额头沁出了汗水,大家赞叹“好喝”,母亲的眼睛里就漾满了欢喜。
母亲说:“第二天,就可以放心地吃鸡了,补身子了!”
母亲的紫苏水,也让我们年少时抵御了风寒,强健了身体。
“依篱叠堑作人家,西日还将苇箔遮,窗户莫嫌秋色淡,紫苏红苋老生花。”工作后,我离开了母亲来到城市,家乡山前茂盛的紫苏却入住梦乡。母亲的紫苏水芬芳的香气给我温暖和安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