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谢玲丽
本报讯 “谢谢了,为了我们这个事情忙来忙去,你们辛苦了!” 近日,衡东县人民法院法官毛益平成功调解一起健康权纠纷,获得了当事人的认可和赞许。
原告马某与被告陈某系同事,同住在一集体宿舍内,双方曾因私人日用品被混用乱用的问题一直心存芥蒂,发生过数次争吵。2020年10月,双方又因洗漱用品被乱用的问题发生争执,昔日累积的矛盾由此爆发,继而发生肢体冲突。陈某用手抓伤了马某的脸部,造成其脸部多处留下抓痕。伤后马某在医院门诊进行了治疗,并购买了芦荟胶、修复液等产品修复脸部疤痕,花费8000余元。次日,派出所及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双方进行了调解,但双方分歧较大,调解未果。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赔偿其各项损失共计4万余元。
考虑到双方同在一个屋檐下,既是同事,还是远亲。为修复双方的情谊,承办法官毛益平组织双方进行庭前调解,指出双方在此次纠纷中都有过错,被告把原告抓伤属实,但原告诉请的费用过高。在核算原告的实际花费后,毛益平要求双方打开心结,各退一步。原告马某表示同意,但被告陈某认为其因此事被拘留3日,现在还要出钱,不同意调解。调解未果,法庭依法开庭审理。
经过开庭,法官对案件事实及双方的心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毛益平认为,案件事实清楚,可以马上判决结案,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心结却未解开,被告对判决也不会心服口服,可能双方的矛盾还会加深,关系就此破裂。
看似案结了,但事没有终了。对此,毛益平决定庭后留下双方的电话号码,分别再做原、被告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她们再好好考虑。次日,原、被告再次来到法院,经过又一番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被告自愿赔偿原告损失8600元,双方互谅互让,握手言和。
因琐事打架引起的身体权、健康权纠纷,看似鸡毛蒜皮,妥善解决好该类案件,需找准心结,耐心调解,细心化解,修复好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既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