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厚勤
时光飞逝,著名书法家铁樵先生离开我们一晃就是十个年头。这十年来,他的音容笑貌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不时让我记忆起与之萍水相逢相交的点滴往事……
初识铁樵先生,大约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他由河北承德退休荣归故里,两年后出席衡阳市第五次文代会,搞书法的他与写歌词的我同分在一个讨论小组。之后又有过多次在一起参加文艺活动近距离接触,便逐渐熟络起来,成为难分彼此的忘年交。
1994年初春,我从供职的单位分得一套两居室新房,因刚从工厂调入政府机关,面临着交了集资购房款,就拿不出钱来搞装修的窘境。无意间,在时任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正南先生面前漏了一句。李副部长当即给我出金点子:简单粉刷一下墙壁,找几位书画家弄几幅字画挂上,给人感觉比那些个豪华装修不会差。听过李副部长的指点迷津,我找的第一位书法家就是铁樵先生。
当我忐忑不安来到打线坪铁樵先生“还鹊楼”家中时,说明来意。他没作任何推辞,马上走到书法桌案边铺宣纸边问我:写什么内容?我说就写“松骨”两个字。“好!”铁樵先生接口道:“我知道你这‘松骨’二字的寓意,取自陶铸散文名篇《松树的风格》,做人就要像松树一样讲风骨。”只见他握笔蘸墨,精熟运腕,一幅正文隶书、边款行书、大气厚重的四尺宣对折榜书便一挥而就。要知道书法家一般都拒绝写事先没有练习过的“命题作文”,竟意想不到被誉为“热河书坛的一面旗帜”的铁樵先生,对我之所求操办得如此神速,而且润格分文未取,还倒贴我一顿茶水果品款待。拿回家装裱后,挂在客厅正面墙上。随后,我要来李正南、邓磐石、彭启宇、陈文质、杨宝琳、席志强等雁城书画界名家的多幅作品。我那未曾装修的陋室,该挂字画的地方都挂上了字画,顿时蓬荜生辉,简直成了书画长廊。
1998年秋,区里要将青山街道西湖一村打造成文明卫生示范小区。区领导找我出面去请铁樵、邓磐石两位书法家为小区新建的牌坊题写一块“西湖一村”匾额、书写一幅“创文明小区,建美好家园”楹联。经商定:铁樵先生题写匾额,邓磐石先生书写楹联。因经费紧张,一起只能给两千元润格。要知道,当时铁樵先生的润格收费标准,题写匾额一个字两千元,如题写四个字就是八千元,加上一副楹联,至少付费在一万二千元以上。这可苦了我,不知该如何启齿。但最后我还是硬着头皮去找两位。听说是创文需要,他们都爽快地一口应承下来,只字不提润格。当我去取墨宝并提出两千元润格怎么个分配时,铁樵先生坚持说这钱全部给邓磐石先生;而邓磐石先生则说铁樵先生题写匾额是大作品费力多,我写的楹联是小作品,钱应该全部给铁樵先生。面对两位书法家你推我让,我只好擅自做主,一人给一千。透过这件礼让润格的小事,无论铁樵先生还是邓磐石先生,无不体现出文品、人品、人格的高风亮节。
几年下来,除上文提到的书法墨宝外,铁樵先生先后为我书写了隶书横批《德艺双馨》、行楷斗方《正清源》、行书条幅《还鹊楼吟韵》等,还为我题写了《雪季再来》《过往从谊》《邝厚勤印谱》等多部书名。我多次提出要给铁樵先生付点润格,或买点烟酒以示感谢,都被他一一回绝。他曾多次给我说道:“文艺创作源自于生活,回过头来最终要服务于生活,服务于人民。我有一个原则,如果是单位用于宣传以扩大影响或商业用途,我照惯例收取润格。凡是给个人写书法,一概不收费用。”他工作一辈子的承德地区有“错落山城十万户,铁樵书法几千家”之说,他荣归故里二十年间的雁城又何尝不是如此。据我粗略估算,他无偿奉献给雁城平民百姓的书法墨宝,至少在七八千幅以上,受惠于他教诲的书法作者成百上千。拥有如此高境界“平民情怀”的铁樵先生,可说是“德艺双馨”的一面旗帜,难怪有人封他为“平民书法家”。
2006年,铁樵先生因病卧床,语言失声,不能自行进食,每天靠导管流食维持生命。一天我去医院探视他,他小儿子名杰兄附在他耳畔轻轻地说:“邝局长看您来了。”本是昏睡的铁樵先生突然清醒睁开眼睛,伸出手示意名杰兄拿纸笔给他。他接过纸笔靠在床头,用颤颤发抖的手极其费力地在纸上写下“厚勤好人”四个字。这可说是铁樵先生留给我最后的绝笔,令我感动不已。2010年12月31日,铁樵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6岁。我因参加省文联组织的创作采风出行在外,未能送他最后一程,至今回想起来心里愧疚不已。
行文至此,或许有人会问,你上面说的“铁樵”究竟是谁?哦,那我回答好了:铁樵者,著名书法家,欧伯达先生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