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1月29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栏点评 魏 姗
世 相 浅 见

  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就地过年”政策是分级分类的,各地在政策执行时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码;目前有的地方采取的“一刀切”措施是坚决不允许的,不能阻断人员出行、返乡。

  点评:春节前发出“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的号召,是基于对疫情防控全局的应对考量,其大前提是群众自愿选择,而不是靠各地随意“加码”甚至一律劝返。现如今,国家层面这些明确表态、及时发声,具有非常明确的现实针对性,既回应了社会关切、也让众多“返乡人”备感暖心。春节将至,真切希望各地认真领会中央政策精神,抓实抓细抓准疫情防控举措,沉下心来、积极担当,努力为群众平安过年想法子、给方便百姓生活铺路子。

  2.“因父去世请假8天未获批强行休假被辞”“女员工不想跳舞被辞退”……近日,围绕“打工人”权益的两条热搜引发舆论关注。前一则,上海的王先生因父亲生病遂提交请假单返乡,得知未准假启程返沪。紧接着又收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只得再次返乡,却被公司以无故旷工3日为由辞退。相比之下,杭州王女士被辞退的遭遇更令人气愤:为了迎接公司年会,工作了12个小时的王女士被要求留下来排练舞蹈,只因在群里回复了一句“请合理安排时间,不要临时决定”,便被公司认定为“顶撞领导”而辞退。

  点评:有心之人不难发现,类似的“打工人”遭遇并不鲜见。为何屡禁不止?纵然与当下加班文化盛行、求职焦虑充斥颇有关系。与此同时,也亟待各方形成合力,有效维护 “打工人”权益。其一,需要企业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员工合理诉求;其二,相关法律法规也要有所作为,使得员工权益保障落到实处。总之,每一个“打工人”都应该记住,自己应当享有的平等和权利,每一位管理者也应该了解、尊重每一位员工。

  3.“开光、装血、情侣信物、护身符……挡灾辟邪?醒醒吧,除了增加感染风险,无邪可辟!”针对电商平台销售“装血吊坠”的现象,1月26日,共青团中央在官方微博发声。1月27日上午,媒体以“磨砂吊坠”“空心吊坠”等关键词在电商平台检索发现,多家店铺在售卖此类产品。有卖家在商品详情处称下单送采血工具,评论区亦有多名网友晒出手指滴血、将采集的血液装进吊坠瓶子的照片和视频。目前,部分相关商品已下架。

  点评:年轻人冲动猎奇,有时候用另类方式表达个性,无可厚非,但偏爱这类“血吊坠”,却实在让人看不懂。因为正如官博所警示的,这样的吊坠不仅不能辟邪,还可能造成疾病传播,典型的“花钱买罪受”。除了卫生问题令人担忧,这种“自残”商品也流露着不可言喻的“病态”,让人不寒而栗。对于这类存在健康风险,又易误导青少年的商品,各大电商平台一定要负起责任,从源头上“限流”,监管部门也应积极介入、时刻提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世 相 浅 见
“现实版樊胜美”? 标签易贴,心结难解
玩盲盒不能误入“盲”途
爆炸点变景观带? 当留寸土警后人!
“鉴宝收藏”围猎老人亟待防骗“宝剑”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世 相 浅 见 2021-01-29 2 2021年01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