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1月29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白石峰,感悟秀丽风景与厚重历史
雨施岩
崖壁上的松树
老岩洞
徒步爱好者从老岩洞旁经过
山峙门水库前远眺白石峰
秋日白石峰,山腰红绿相间
漫山野樱在夕阳照映下更加醒目
徒步爱好者在碉堡前休憩

  ■文/图  通讯员  钟仲华

  白石峰系南岳72峰之一,主峰海拔1101米,为衡阳县境内第二高峰。山体由南岳花岗岩体断裂切割而成,山腰白石遍布,银光夺目,故名白石峰。其四周峰峦起伏,独此峰高耸入云,坡陡峰峻,谷涧深陷,雄伟壮观。明代《统一志》载:“白石峰,山多白石。”

  白石峰风景秀丽、景色怡人,春有野樱漫山,夏有杜鹃盛开,秋则层林尽染,冬时银装素裹。山上有老岩洞、雨施岩、军事碉堡等红色遗址。

  老岩洞是一整块巨石崩塌外凸而成的石洞,洞顶最高不过两米半,地面面积三十四平方米,右边空敞,左边被一片斜卧的石块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洞部分靠近洞檐,斜卧的石块压在洞壁上,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三角形屋顶。后洞更加隐蔽,如果不特意找寻,可能会被忽略掉,需要拐个弯低着身子进入。它中间高,两头矮,最矮的地方离地只有30厘米左右。而当年,地下党员正是在这阴暗潮湿的山洞席地而睡,策划革命。

  相比老岩洞,白石峰峰顶附近的雨施岩则多了几分传奇色彩。相传乾隆37年,乾隆南巡到此,看到天干大旱,老百姓颗粒无收,他就在岩壁上题字求雨,祈求上天眷顾,让老百姓风调雨顺少受灾难。20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岩壁依稀可辨识出“云行雨施”和“乾隆三十七年立”等字样,但究竟是不是乾隆皇帝的笔迹,还有待考证。

  白石峰山体雄伟,地势险要,扼守岣嵝、界牌、国庆、江柏堰4个乡(镇)和衡山县店门前乡,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1966、1967年间,白石峰顶就多了一座防空碉堡,至今保存完好。目测这座碉堡直径约3米,高约4.5米,墙体上开了一个约1米宽两米高的石门,方便进出。墙体四周和圆顶,预留了多个方孔,以便瞭望和扫射。不过,由于保密的需要,当时留存的资料并不多,这座碉堡到底是谁建的无从考证。

  南岳72峰,峰峰都与湖湘文化有关联,白石峰当然也不例外。据《衡阳县志》记述,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王船山,于清顺治四年四月,与衡阳名道夏叔直随桂王同赴武冈州,因“淫雨弥月,困车驾山,不果往”。王公作有《淫雨弥月将同波直取上间道赴行在所不得困车驾山哀歌示叔直》一诗。夏公亦有《同夕堂游车驾山》之作。王、夏同游白石峰,叔直还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游白石峰记》传世。

  白石峰下有青兰彭氏晓杭,官为邵阳训导,有《古香山馆文存》十二卷传世。曾国藩自称为邓显鹤的“私塾弟子”,在曾氏由待讲学士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时,邓公知彭、曾两家居白石峰左右,便作诗云:“转侧梓田道,流连白石峰,心随车驾隐,世情海桑逢……”王船山、邓显鹤、曾国藩……就是湖湘文化在此有浓重一笔的见证。

  如果你爬上此山,收获的不仅仅是新鲜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更能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走进白石峰,感悟秀丽风景与厚重历史
衡阳晚报版面八A08走进白石峰,感悟秀丽风景与厚重历史 2021-01-29 2 2021年01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