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曦 图、视频/张志伟
“逃离”乡村,曾经是很多年轻人的选择。而他大胆“逆行”,“落户”蒸湘区雨母镇临江村发展特种蔬菜种植。40岁的他,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种养大户。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周边越来越多的村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叫罗波,浏阳人,28岁时选择来衡阳发展,这一呆就是12年。
1
整整两年专研无土栽培技术
曾和许多年轻人一样,经不住北上广深的诱惑,20岁出头的罗波背起行囊,怀揣着致富的梦想,闯入大都市。然而城市太大,就显得人特别渺小。在高楼大厦钢筋围墙之间,罗波萌生出创业的念头。
2009年,28岁的罗波选择来到衡阳发展。凭借诚信和勤快,他所经营的餐馆,越来越红火。但一次机缘巧合,让他放弃了当时的稳定收入和生活。2012年,罗波在广西农垦结识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蒋卫杰。在与蒋博士的交谈中,罗波了解到特种蔬菜种植的广阔市场,对农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拜蒋博士为师,学习无土栽培技术,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无土栽培花生苗的研发。
整整两年,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罗波没有打退堂鼓,他对无土栽培花生苗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细节,都做了详细记录。“有什么不懂的就问蒋博士!”2014年,罗波完全掌握了无土栽培花生苗的技术,并通过线上招生将技术传授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
虽有了技术,但哪里有合适的土地可以流转,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罗波心里犯了难。一筹莫展之际,蒸湘区政府向罗波伸出“橄榄枝”,邀请他来雨母山镇临江村发展农业。罗波毫不犹豫应下邀请,开始在临江村发展以无土栽培花生苗为主打产业的特种蔬菜种植的创业之路。
2
成为临江村
脱贫致富的“领跑者”
一排排整齐的大棚、连片生长的新鲜蔬菜映入眼帘,蓬勃的生气扑面而来。规整的工作车间里,村民们正忙着照看各种菜苗。罗波的办公室里,挂满了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双待”农业致富青年先进个人等大大小小的奖牌。
经过6年苦心经营,目前,罗波的公司共有特色蔬菜300亩、果园239余亩、甲鱼养殖106亩,鱼塘50亩,年产值达1100余万元。“刚创业那会儿,我兜里一度只有5000块钱。”回想起创业之初的艰辛,罗波感慨颇多。除资金缺乏、技术尚不成熟外,罗波还面临着作为外乡人被本地村民不理解的尴尬。
为节省成本,罗波自己搭大棚;用来做试验的菜苗,也只能几斤几斤地买。通过起早贪黑的实践摸索、政府下派的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以及不断向“活字典”蒋博士请教,罗波的特种蔬菜种植逐渐步入正轨。
村民对罗波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慢慢转变为支持。2019年,受强降雨影响,罗波的农业基地全被淹没,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见我遭了灾,大伙就偷偷做好饭,喊我过去吃。”回忆起周边村民喊他吃饭的场景,罗波感动得哽咽。在村民的鼓励支持下,罗波立即着手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去年春天,大棚里又重新长出郁郁葱葱的田三七、南非冰草、紫背天葵等特种蔬菜。
“周围的村民有卖不出的菜只管找我。”罗波说,受限于种植规模,很多村民面临着好菜愁销的困境。于是,罗波成了临江村的“代理商”,解决村民们“卖菜难”的难题。也正是在他的带动下,目前,临江村已有120余名村民脱贫致富。
尽管年产值已达千万余元,但罗波的雄心并不止于此。谈及下一步的发展,罗波表示,基地大棚规模将扩大至20000平方米,并全部实行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对大棚进行操控。还会建设大规模的物流专线,并增加与美团优选、美菜网、橙心优选、心心优选4个线上供应平台的合作。“争取将产品销售到珠三角、粤港澳等地区,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富起来。”对于未来发展,罗波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