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明达 谢 丹
日前,我市与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失之交臂”的消息不胫而走,面对衡阳以“微弱之差”而未上榜的现实,不少市民在表示遗憾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创文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已经因创文的过程变得更加美好。”“我相信,只要继续加油,衡阳一定行!”句句心里话,不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衡阳创文工作的高度认可,也凸显了衡阳因创文而迸发的蓬勃力量,更充分彰显了民心民意是我市创文再出发的最大底气。
教育工作者:
见证美丽“蜕变” 继续贡献力量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还需努力。”蒸湘区胜利小学副校长秦喆表示,她将用百分百的热情和干劲继续投身到文明创建工作中,并在学校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稳步提升师生文明素养,为衡阳的文明创建工作贡献应有力量。
秦喆告诉记者,她作为学校文明创建工作的负责人,不仅见证了衡阳的美丽“蜕变”,也积极带领学校师生一起为我市的创文工作“添砖加瓦”,尤其是重视发展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胜利小学通过送教上门、联合社区文明实践等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借活动育人,从小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抓好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再通过小手牵大手,让学生影响其家人,以学校教育带动家庭改变,共同进步,齐心为衡阳文明创建工作加油助力。
秦喆表示,自衡阳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从校园里“老师好”“谢谢您”“请走慢点”文明用语不绝于耳的浓厚友爱氛围到城市的“颜值”越来越高,文化气息浓郁,市民的文明意识也越来越强。大街小巷,“红马甲”随处可见,车让人现象比比皆是,垃圾分类观念入脑入心。人民生活幸福感不断上升,便民服务越来越多,为民办事效率越来越高,社区活动丰富多彩……城市的变化让广大市民喜上眉梢。
链接:截至今年8月,全市已创建全国文明校园2所,省级文明(标兵校园)12所,市级文明校园159所,推荐53所学校为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涵盖了全市12个县(市)区的市、县、乡三级中小学校,文明校园创建氛围浓厚、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社区工作人员:
创文,让市民更有获得感
王超是高新区祥光社区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她既是衡阳创文路上的见证者,又是创文工作的参与者。她表示,衡阳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这就是衡阳创文工作取得的成就之一。
小区环境干净整洁,休闲广场焕然一新,背街小巷清清爽爽,门店外摆现象不复存在……王超告诉记者,如今的祥光社区面貌大变样,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水平明显提升,这都是因为社区一直把创文作为工作的重心。
祥光社区紧紧依靠“衡阳群众”志愿者力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义务巡逻、文明劝导、调解纠纷、清理堆物等,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衡阳群众”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身边人群,让创文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营造了和谐友爱、邻里互助的浓厚氛围。同时,掀起了居民参与创文工作的高潮。
王超表示,创文永远没有终点。虽然今年衡阳没有“得牌”,但是文明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参与,积极行动,我们一定会摘下这块金字招牌。她作为社区工作者,也将继续坚定信心,为创文工作付出更多努力,打好这场“攻坚战”。
链接:今年来,衡阳持续开展“清洁雁城”“雁阵行动”“补窗行动”“敲门行动”“交通秩序整治”五大专项行动,加大保洁力度,规范完善“门前三包”,清除管线“蜘蛛网”、墙面“牛皮癣”,治理交通“顽瘴痼疾”,通过标本兼治,推动持续改进,提升市民满意度,增强了市民创文获得感、幸福感,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已初步建成。衡阳连续2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
机关干部:
“我为人人”深入人心 文明新风更加彰显
李芝是一名机关干部,她认为衡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有利于经济振兴,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提升居民“幸福感”的行动,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人居环境更好了,街道更整洁了,文明新风更加彰显。
她作为市直机关的一名公务员,也身穿“衡阳群众”红马甲主动投身到单位组织的创文工作中,积极进行交通文明劝导,尽心尽力清理环境卫生,耐心细致讲解创文知识,只为家乡建设略尽绵薄之力。虽然衡阳市这次与全国文明城市“失之交臂”,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衡阳“妹几”,她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家乡令人欣喜的变化,衡阳通过创文活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民幸福感持续提升。
李芝表示,未来,她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到创文活动当中,努力争做优质服务的提供者、文明爱心的传播者和社会发展的推动者,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在实践中树立标兵意识,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市民中发挥标杆和榜样作用。相信有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衡阳人民的全力支持,有“衡阳群众”的加倍努力,创文工作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衡阳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链接:几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人民群众参与创建、支持创建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为“一号工程”,大力推进文明常态化。先后下发了《衡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打造“衡阳群众”品牌工作“包路段、包社区、包单位”网格化责任管理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专职“衡阳群众”包片(区)、包楼栋、包路段(路口)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方案和文件40余个,明确了市区每一寸土地的责任人,实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形成了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民共治的格局,确保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走“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