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
北京市人社局11月6日发布《工程技术系列(人工智能)专业技术资格评价试行办法》,新增设人工智能专业职称,并正式发布分类评价标准。北京市首次人工智能专业职称评价工作将于2021年初启动。
职称制度是我国各行各业评判人才、划分人才层次的重要手段,老师有老师的职称评判,记者有记者的职称评判,甚至于连“农民”这样的职业,也可以评职称了。同样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工智能也成为一个新兴的热门专业。
这般现实下,北京市将人工智能列入专业职称评判里面,展现了制度设置的与时俱进,是值得肯定的举措。不过,相比起多数行业的职称评判早已“摸着石头过了河”,人工智能行业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职称评判的科学性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个人觉得,人工智能既然是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那么就应该突出“结果导向”,避免“纸上谈兵”。任何的职称评选,都应该是一种正向激励,不应该沦为拼资历、拼关系的地方,而应该成为拼能力的地方,在人工智能这样的高端专业,更应如此。那么,人工智能专业的职称评选,就应该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明、研究、运用等为重要的参考维度,以“给社会带来何种改变”为重要依据,凸显出鼓励“人工智能与社会进步相结合”的评选导向。
职称的评选,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社会的认可。考虑到人工智能专业的特殊性,那么这样的职称评选,就应该坚持“以成绩论英雄”的基本原则。这样的话,人工智能职称评选的做法,才能更加令人信服,也才能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