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拔花生

  ■杨邹雨薇

  晚秋像一条季节派来的九尾狐,在我们面前一溜,就不见了。

  然而,在它消逝之前,却留给我一种农作物的香味,这便是小籽花生。

  说到小籽花生,在湖南,应该是怀化市麻阳县的最为有名;但在永州,应该是宁远县的小籽花生最为有名。爸爸说:宁远有两种美食令人艳羡,一是宁远血鸭,一是小籽花生。奶奶知道爸爸最爱吃花生,于是托村里嫁去宁远的姑娘,带来一些宁远小籽花生的种子,在地里种了下来。在我们涧子边村,种花生的时间是在清明之后“五一”之前,收花生则是在九月初到十月底之间。其实,花生的花也十分美丽,一般在七月开,起初是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镶嵌在青青的花生株上,中午时分,阳光照射下来被反射出亮晶晶的光芒。数天后到了盛花期,人们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犹如翠绿的衣裳上镶着粒粒的金灿灿的宝石。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进入秋季之后,爷爷奶奶特别的忙,阳光温煦恬适,庄稼们逢此大好气候,争相成熟,菜园进入收获旺季,各种蔬菜争先恐后地挤着上市。花生跟红薯一样,平时是不用操太多心的,所以也很容易被疏忽。就在菜农的疏忽之际,花生的叶渐渐泛黄了,之后就是秧枯,哦,该拔花生了。

  小时候在家读书,我曾多次与堂哥跟在爷爷奶奶身后到地里干活,参与拔花生。其实,拔花生不只是农活,也是一个技术活。因为许多花生都长在一撮大根下,光抓住一根茎是拔不出来的,要抓住所有的茎和叶用力拉才能拔出来。而且,太使劲了花生会断在土里,不使劲嘛又拔不起来,所以用力要适度才行。至于怎么适度,那就是一种经验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记得小时候拔花生,我跟堂哥比赛,都是毛手毛脚的,随便抓着花生秧就往上扯,结果,常常是拔出一半残留一半。爷爷见了,过来教我们:“看好了,要这样的,两手贴着地皮抓住花生的根上部,五指再把花生秧抓过来,使劲向上提,整棵花生就拔出来了。”我们跟着学,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师傅。慢慢的,我们也学会了拔花生。我们拔完之后,爷爷奶奶唯恐我们没有拔干净,还要用锄头将土地刨一遍,也能刨出不少漏网的花生来。

  花生的采收比较复杂。因为刚拔出来的花生沾满了泥土,还要用手使劲抖动几下,把泥土抖掉。再者,抖掉泥土的花生不是很干净,这时就要把花生从花生秧上一个一个摘下来。奶奶说,摘花生时还有一些细节必须注意,一是分拣老嫩,把成熟透了的老花生择出来晒干,将来可以榨油或炒了吃。而很嫩的花生,我们叫水花生,通常是洗净煮了吃。放的时间长了就会干瘪,造成浪费。还有那花生秧,晒干之后可以当柴烧,也可以拿去盖在菜园的地面防止杂草丛生。

  花生,古人称之为“人参果”,自古受人喜爱,特别是渴望长寿者的喜爱。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据考证,从中就出土了20多粒花生。传说乾隆在位时最喜欢吃花生,因而高寿。明末清初文化奇人金圣叹临死前把儿子叫到身边,悄悄对他说:“腌菜和黄豆一起吃,有胡桃的味道;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滋味,这个秘密只传给你!”现代作家许地山先生写的散文《落花生》,告诉人们花生好处很多,但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花生,是一种很常见的农作物,但带给我们不一般的启迪:如果做人像花生,保持坚硬的壳,香脆的仁,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惠及他人。虽出身卑微的地里,却能登大雅之堂,甚至进入皇宫。最关键的是,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在没有被拔出来之前,没有人知道它究竟蕴藏着多少果实。而一旦面世,就对社会具有很大的价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故乡的山
拔花生
神 鸟(小小说)
晾 晒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拔花生 2020-10-28 2 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