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安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营商环境12项新措施,其中就包含优化私家车检验周期这项。新措施规定,对超过6年不满10年的非营运小微型客车(面包车除外),检验周期由每年检验一次放宽至每两年检验一次,即私家车10年内仅需上线检测两次,分别是第6年、第8年;对10年以上的私家车,仍然按照原规定的检验周期执行。
这意味着10年以内的私家车检验次数较之前少了两次,亦即第7年、第9年不用检验了,只需要第6年、第8年分别检验一次。不少私家车车主每当车辆需要检验时,就会担心等待时间过久。以至于在一些车辆检测现场,还会出现“黄牛”收费为车主插队的现象。对于私家车车主来说,新措施显然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它可以节省时间、减轻负担。在公安部门放宽检验政策、优化检验周期、减少检验次数的同时,如何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监管,确保检测机构的检测质量和标准,需要得到更多重视。因此,每个相关职能部门都能履职到位,才能真正把“放管服”工作做好,才能让“放管服”改革不因为新问题和新矛盾的增多而陷入尴尬的境地。——评论员 谭浩俊
2.日前,6个百亿元级集成电路大项目先后“烂尾”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日益增加的外部压力再次揭开了中国的“缺芯”之痛,产业发展因而吸引了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投资过热也带来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甚至是“骗补”等行业乱象,亟待规范整顿,恢复理性发展的产业秩序。
整顿行业乱象要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规划。集成电路是高度国际化、标准化的产品,因而,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应坚持“主体集中、区域集聚”原则,做好规划布局,避免“遍地开花”带来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同时,相关部门应建立长效防范机制,加强与银行机构、投资基金等方面的沟通协调,降低集成电路重大项目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地方加强对集成电路重大项目风险意识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地方投资的积极性,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评论员 黄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