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天水市一施工工地疑似挖毁唐代古墓一事引发公众关注。目前,甘肃省公安厅和甘肃省文物局已将该案件列为省级重点督办案件,将督促天水市依法办案、依法处理。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在当地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发现的这座墓葬,墙壁上有色彩鲜明的人物壁画,墓室内的文字还可以看到“乾符四年”的字样。然而,如此极具研究价值的古墓,却因为施工而遭遇了严重的破损,“主体结构已被毁”。
1.从网上的视频看,不管是壁画的色彩图案,还是文字记载的年份,都很容易判断,它不是普通的坟墓。更何况施工人员在开挖前,还“进行了相关培训”。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更加谨慎,按照规定耐心地层层上报,这一文物大概率能得到完整的保全。需要指出的是,为了追求施工速度,在文物保护上削减力度所带来的破坏,不仅意味着有研究价值的史料从历史上彻底消失,更意味着,我们又失去了一条历史的线索。
文物保护不仅是一件关乎历史的事,它还关乎当下和未来。正因如此,那些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也会为各类历史博物馆保留一方土地,让现代人可以通过文物史料,穿透并感知历史,实现文化的传承。因此,这次损毁事件,理应成为相关建设者举一反三的深刻教训。在文物保护问题上,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力度,更专业的水准,绝不能让那些珍贵的史料,损毁在推土机下。
——评论员 熊志
2.文物是无数劳动者几千年来创造的灿烂文化遗迹,是我们宝贵的精神和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先人和我们,同样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看包括这些历史遗产保护在内的文化保护程度。保护好这些一旦破坏便不可再生的精神和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们不能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而是应先懂得珍惜才能有效保护文物。在珍惜中保护,在保护中珍惜。我们更应该深刻反思,怎样来珍惜和呵护还在不断消失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那些未被列入《文物保护法》保护对象的民间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保护历史文物的重要性,决不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评论员 王恩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