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茈
对于我这种懒洋洋的客家女来说,做酿豆腐是最简单不过的事:热油锅,将豆腐全部扔下锅里煎,再把肉馅倒在豆腐周围,撒上盐、葱花、淀粉、倒适量的水,盖上锅盖,大火焖、小火收汁,然后起锅——豆腐虽然黏黏糊糊不成形,没有卖相,勉勉强强下饭也是可以的。
那时刚出来工作不久,父母突然袭击,来到我的出租房时,我正在手忙脚乱煮这个菜。父亲看到锅里打火锅似的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一块完整的豆腐,笑得差点撞到门框上。对我说:“千万别跟别人说这就是客家酿豆腐,你这个最多就是懒人豆腐。”
客家酿豆腐是客家人非常喜爱的一道菜,逢年过节,一早就开始磨豆腐,从黄豆碾片脱壳开始,到磨豆浆,再到将豆浆加压成形……一直到酿豆腐,煮豆腐,吃豆腐……可谓从早忙到晚。久而久之,吃酿豆腐给了客家人很深的仪式感。
剁馅、煎炸,洗葱花……曾经在那间小小的土屋内,母亲的身影不停地忙碌着,我喜欢乖巧地守在灶台前,给母亲打下手。昏暗的灯光下,我小小的影子和母亲的影子重合,在泥墙上摇摇晃晃。虽然那时候的豆腐没有现在那么多材料,酿的馅肉少菜多。但是煮出来后依旧美味可口,多汁好下饭。在物质匮乏的过去,这已是非常难得的佳肴。我喜欢吃酿豆腐,喜欢咀嚼这种简简单单的幸福味道。
工作以后,我常常一个人下班后自己去市场买来豆腐鼓捣。最初我也是想做得有模有样的,还曾拿小勺子小心翼翼地在豆腐上挖坑,填肉馅,可是豆腐还是在我手里碎得不忍直视。从小就看大人酿豆腐,似乎很简单,将肉馅往豆腐中间一塞就成了,而到了自己做的时候,却难于上青天。当我明白了自己不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生这个事实后,就简单多了,将所有材料往锅里扔,熟了就出锅,一个人多多少少也能在孤单中尝一尝想家的味道。
如果只能有一道菜代表思乡之情,在我看来非客家酿豆腐莫属了。成家以后,我再也不用一个人去煎“懒人豆腐”了。婆婆是非常勤劳的客家女人,只要她在家,总是要煎两大锅酿豆腐,叫上叔叔婶娘大姑带着弟弟妹妹们过来吃。我和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地坐在饭桌前,又开始品尝美味的酿豆腐。而我的女儿小乖则坐在婆婆怀里,笑得天真无邪。我从婆婆身上看到了母亲的影子,在我脑海中摇摇晃晃。突然明白:婆婆也是妈,婆婆煮的豆腐,也是客家酿豆腐。想到这,心里就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