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云
16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要求学校食堂改进菜品口味,鼓励实行按量收费。广西一些高校立刻行动起来,创新餐饮模式,杜绝浪费。
为了杜绝校园餐饮浪费,一些学校为“光盘”出“奇招”,从“光盘送水果” “小份菜” 到“称重自助”。浪费粮食一方面源于孩子的不懂珍惜,另一方面也在于制作量的“供大于求”。 “小份菜”是不错的探索,“称重自助”也算是量体订做。这些“光盘奇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验证了“办法总比困难多”。但是笔者仍然心存疑虑,以诱惑止浪费促“光盘”,真的好吗?
毕竟,妙招虽然妙,怕的是经耳不入心。类似以暴制暴,不是根本解决方法,如果不奖励还会继续秉承节约理念吗?
浪费的行为不仅仅是凭借妙招就可以根治的,这些妙招肯定是管用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呢?如果这些妙招不采用了,没有了奖励激励措施,学子们还能继续坚持“光盘”行动吗?笔者认为,以诱惑促“光盘”,治标不治本,何况还未必能治标。比如“光盘送水果”理论上是不错的,饭菜光盘奖励吃水果,不仅杜绝了对食物的浪费,还让孩子补充了水果,利于健康,一举两得。有的孩子奢华惯了,不在乎那个奖励。奖励水果出发点是好的,但也只能算是一个并不完善的举措。在节约教育上,还是要从德育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让学生认识到节俭的必要性。
妙招真正的妙处不在于何其精巧,而在于能否持之以恒成为常态。杜绝校园餐饮浪费,乃至杜绝整个社会的餐饮浪费,都是为了既治标又治本。要将这些妙招作为引子,引导学子们把节约粮食的理念根植入心才是关键。“光盘” 意识入心入脑,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才是这些妙招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