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日,工信部发布《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或者用户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或拨打商业性电话”。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意在为根治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上“硬招”,让这些扰民的垃圾讯息从“屡禁不止”到“无处遁形”。
面对猖獗的垃圾短信,工信部应时而动、再度出击,整治措施全面升级。其一,治理手段从消费者“事后投诉”升级为“事前授权”,对消费者拒接、拒收信息和电话的权力有了明确规定和界定,用户未明确同意的,同样视为拒绝;其二,“不得擅自变更、隐藏、冒用电信网码号”等规定聚焦码号资源等源头端,加大发送端口检查力度;其三,工信部将建立全国统一的“谢绝来电”平台,引导相关组织或个人尊重用户意愿规范拨打商业性电话。“花样翻新”的垃圾短信需要强而有效的法规监管,规定出台后,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细化落实,斩断非法链条的每一根触角,还公众一份安宁。——评论员 赵壹晨
2.医用一次性耗材不能重复使用,否则极易造成交叉感染或二次感染,甚至造成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然而,在利益驱使下,有些人却铤而走险,不顾病患身体健康,将一次性医疗耗材重复使用。近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涉及重复使用一次性手术专用耗材的案件进行了二审宣判,两名医生因犯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二年零十个月和一年零八个月。
反复使用一次性耗材,不仅让患者花钱买到“旧货”,而且让医保基金重复支付,是对患者和医保基金的双重危害。健全医院管理,出台针对性规范,大幅降低高值耗材价格,让重复使用获利明显减少,将一次性耗材纳入医保监管的重点名单、运用信息技术发现隐藏的猫腻等举措,均有利于降低监管难度、消除监管盲区,进一步维护医疗和医保两方面的安全。——评论员 时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