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9月21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幻蘑菇”成网红, 生命岂可开玩笑

  ■车   横 

  近日,记者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发现,部分卖家借助互联网平台,向消费者兜售有一定毒性的菌菇。在产品介绍和评价中,一些人还宣扬菌类的“致幻”作用。专家提示,一些菌类的“致幻”作用严重可致人死亡,切莫为寻刺激生食,更不要尝试购买含有国家管制药物的“毒菇”。

  多年来,相关部门、专家和媒体等各方都操碎了心,也磨破了嘴皮子,反复向社会提醒:野生菌须慎食,毒蘑菇不能碰,否则或有生命之忧。云南省卫健委数据显示,今年5月至7月,云南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致12人死亡。

  令人诧异的是,这些带毒的野生菌非但没有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反而摇身一变成了网红商品,其致幻作用竟成了一些商家的营销噱头。以学名为裸盖菇的“幻觉蘑菇”为例,它的外形犹如普通的蘑菇,但食用后却能让人产生幻觉,甚至出现精神分裂的症状,在我国被列为新型毒品。

  卖家应保证食品安全、卫生、无毒、无副作用,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没有威胁和危害,这是商业底线,也是法律红线。除卖家外,网络平台也难辞其咎。根据《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电商平台经营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安全的要求,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致幻蘑菇”成为网红商品,也提醒监管部门要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对网售“致幻蘑菇”行为保持零容忍、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

  对消费者来说,要管好自己的好奇心和猎奇心,切勿为追求刺激体验随意食用可能有安全风险的野生菌。钱包是自己的,生命更是自己的,千万别犯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微信儿童版”要确保干净无害
奇葩赔付 缺乏基本尊重
警惕长租公寓企业跑路现象
“致幻蘑菇”成网红, 生命岂可开玩笑
说道说道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致幻蘑菇”成网红, 生命岂可开玩笑 2020-09-21 2 2020年09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