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并不窄,可李家大门北边有棵柳树,一年一年变粗,让人觉得,胡同一年一年在变窄。
老李跟左右邻居说,那是他的棺材底子,他不死,那棵树就不刨。那棵树一刨,说明他就不在了。
村里过春节贴春联时,都要贴“出门见禧”,唯独与李家错对门的张家不贴“出门见禧”,因为那棵柳树正对着张家大门,出门见树,老张心里别提多窝囊了,却有气无处撒。
那棵柳树没有长在公用地儿,而是长在李家房檐下自家领地上。据说,也不是李家人栽的,是有年下大雨,不知谁家孩子玩耍时,插在土窝里的一截柳枝发芽,长成了一棵小柳树。当时,老张并没在意。数年后,老张买了一辆长风三马车往外出车、往家进车时,才觉出碍事。那棵柳树已经对把粗了。老张就央求老李,想让他把树刨了。老李不以为然:“还没长大呢,你不觉得现在刨了有点屈材么?”
一句话把老张噎得直翻白眼。想想只要小心点,勉强能进车出车,就搁下不提了。
又几年过去,老张在县城开饭店的儿子买了辆小轿车,车身长达四米五八,怎么也开不进家。都怪那棵比水桶还粗的柳树。老张找来村长,想让他说服李家,把那棵柳树刨了。但老李还是坚持不刨树,他问老张:“你不是丈量过么?我家这棵树到底挤占公地儿多少?”
“十九公分。”老张理直气壮地说。 老李是个木匠,进家掂了个锛子,出来往手心吐口唾沫,抡起锛子就要锛树,嘴里嚷嚷着:“不就十九公分么?几锛子下去就不占公地儿了!” 老张只得甘拜下风:“罢了罢了,刨树这事我再也不提了,中不?”
隔一年,老李在市里当科长的儿子也买了辆小轿车,也进不了家。
恰逢中秋节,张、李两家两辆小轿车,并排停在胡同口,像在搞车展。
早起,两个年轻人都发现自己的车被划了。怕老人知道后生气,都没吱声,都一溜烟儿把车开去镇上汽修门市喷漆了。
入冬后,老李的儿子回来,执意要把大柳树刨掉。儿大不由爹,况且,儿子说要给他买柏木棺材呢。
那棵大柳树被刨倒后,人们才发现,树心是空的,什么也做不成,只能当劈材烧火取暖了。
张家大门两旁栽有两棵法桐,粗不过拇指,不用刨,伸手一拔,门前就宽敞半米,呈现一派平和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