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类炫富视频的负面影响一环连着一环。一方面,卖家大肆搬运别人的原创视频,侵犯了短视频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购买“炫富视频”的人目的也不可能高尚——没富可炫,买来“炫富视频”也要炫,轻则助长炫富等社会不良风气,重则酿成违法犯罪行为。无论是基于保护知识产权,还是从打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出发,对于此类黑灰产业的打击都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从制作销售端来说,平台自身应该把紧审核关,提升技术屏蔽手段,彻底断了“炫富视频”卖家的财路。再从短视频创作端看,从平台到个人,都应树立安全意识,积极配合打击侵权行为。定制“富人”形象,拍下炫富短视频……这手法看似机巧,却很坏。对此也宜展开全链条打击,让那些越过底线的“炫富视频”买卖无法大行其道。 ——评论员 樊 成
2.“朋友圈里未必都是朋友”。许多你加过微信的人,在生活中压根儿就没见过。买“炫富视频”的人,就是抓住这一点,要蒙朋友圈里“不是朋友的朋友”——虚假人设只可能忽悠生人。讲清上述套路,能否识破猫腻,“受众心理”很重要。
首先,有钱固然好,非要炫出来,却是另一回事。昔日某些人爱露“大金牙”,如今某些人晒豪车、秀金表,可谓异曲同工,是会引来羡慕嫉妒,还是暴露“没文化”?半生不熟的“朋友”晒这晒那,你会毫无保留地相信吗?从PS移花接木到几块钱买段豪车视频,有图、有视频不一定有真相。如果炫富的主儿拉你合伙“发大财”,八成“狐狸尾巴露出来”——说好“有钱大家赚”,实际是投资陷阱“请君入瓮”……想明白这一切,保持理智淡定,别想从“富朋友”那捞点啥,炫富才会自讨没趣,虚假人设才会失去市场。对管理者而言,既然发现买卖“炫富视频”的灰色行当,也该进一步界定,为规范治理提供依据。
——评论员 蒋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