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砸挂原指相声演员在表演时相互戏谑,通常是提取生活中的小事加以夸大,博观众一笑。像郭德纲说搭档于谦“人生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就是典型的砸挂。但显然,这种表达方式包含着对他人形象的某种渲染,用得不好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正因如此,砸挂在相声界也有自己的规矩:适用对象有限制、要让观众明白所言为虚、避免涉及敏感问题。
张杨二人的这段相声恰恰犯了忌讳。张火丁和李世济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却被称为“丁丁”“济济”,这样的“谐音梗”庸不庸俗?无中生有地编排男演员为女性前辈搓澡,理由是“想扮演一个无知但硬和名人搭关系的角色”,说得过去吗?更何况,这根本不是通常意义上只针对搭档的砸挂,往轻了说是对前辈不敬,重则涉嫌诽谤。——评论员 王梓佩
2.相声表演作为传统艺术,类似无底线“砸挂”,历史上也有。然而,马三立、侯宝林、马季等一批相声大师痛感传统相声的低俗怪圈,通过改良和升级,让相声有了更多寓教于乐的更高层次内容,也博得了社会更为广泛的认同。纵观马三立、侯宝林、马季等人的相声作品,没有类似于张云雷打各种禁忌擦边球的“砸挂”,照样能赢得观众掌声。
没有人品,就谈不上才华。说到底,如果一个相声演员只会“砸挂”,反映出其专业素养不够,只能徘徊于低级搞笑的路径依赖中。更重要的是,如果相声演员以侮辱他人人格为能事,则表明了其对于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无视,也是自身人格缺陷的映射。当然,不仅仅是相声,任何一种表演形式,表演者都应有自觉意识。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演,就具有了公共性和传播性,更应注重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为人品性,做好表率,不要总拿低俗作品来收割观众的智商税。——评论员 毕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