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遗产,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殊产物。对它的定义和讨论,也不能脱离这一语境。早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存数字遗产宪章》中就明确提出,数字遗产是人类特有的知识及表达方式,它包含文化、教育、科学、管理信息和技术、法律、医学以及其他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信息,或从现有的类似模式转换成数字形式的信息。换言之,网络时代,对数字遗产的处理要有不同理念、新的方式,和实物遗产加以区别对待。特别是从法律层面,要对其归属、管理中的复杂关系予以明确。同时,作为数字遗产主要来源的网络平台,更有责任从旁协助,通过制定详细的规则流程,帮助数字遗产相传,筑牢人群代际的情感纽带。——评论员 毛梓铭
2.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热衷转发各类营养保健知识,并声称是某知名营养师的推荐,让人觉得似乎“很有道理”。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又有所谓营养师推出与其截然相反的营养知识,令人一头雾水、真假难辨。
长期以来,各种“营养师”速成培训机构以“国际”为噱头,吸引消费者报名参加培训认证。而消费者对正规培训机构缺乏了解,往往容易上当受骗。更值得重视的是,这些机构培训出来的伪营养师,传播的很多知识存在谬误,对公众健康带来很大隐患。2016年,国务院下文,取消了包括公共营养师资格认证在内的100多项执业资格许可。由于国内取消了营养师的资格认证,一些培训机构纷纷打起了“国际牌”。可是,一些看似非常高端的注册营养师认证,其实只要交钱就可以“速成”,门槛很低。针对注册营养师培训领域的这些乱象,监管不能缺位。应及时制定准入标准,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评论员 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