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岁生育,说起来是一件稀罕事,遇到的社会和家庭压力可想而知。老两口的子女都坚决反对父母的决定。但老两口心态很好,直言自己有退休金,不需要拖累子女。笔者相信,田女士老两口的决定不是一时兴起,母婴乃至后代健康的潜在风险、养孩子会不会降低父母晚年生活质量……他们还是做了诸多方面的风险考虑和准备,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说当事人“不负责任”。
现在既然孩子已经生下来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只能是,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对于特殊情况的父母和子女,除了通常的社会支援以外,应该通过专业社工和社会组织,提供一些特殊的帮助。在这一点上,高龄父母遇到的问题,跟失独家庭、残障儿童家庭、罕见病子女家庭一样,讨论的重点都应该是社会后续支持……唯有如此,才有助于形成一种公平公正、扶助弱势的社会文化和舆论氛围。 ——评论员 麦嘈
2.说实话,对二老而言,对孩子的陪伴、教育、心理呵护,才是更大挑战。俗话说“血浓于水”,田女士和黄先生最想得到的,应该还是他们已成年的子女、也是新出生女婴的哥哥和姐姐的关怀。一个细节耐人寻味,田女士和黄先生的孙女一直跟着二老过,15岁的孙女都跑到医院看新出生的“小姑姑”,还在病房跟奶奶撒了会儿娇,按新闻说“表情淡定地做好了接纳新家庭成员的准备”,儿女的“接受度”还不如孙女吗?
笔者希望,老人的儿女在深思之后,能理解为人父母者哪怕历经千辛万苦也要养育孩子的舔犊本能。如果儿女心中仍有芥蒂,倒是需要有人去做思想工作,撮合这家人的大团圆。许多邻居都向这对老夫妻送上祝福。有邻居说:即便是年轻夫妻的娃娃,也是家里老人给带。还有邻居说:就是普普通通的两口子,人家两口子自己有钱,自己养孩子,哪来这么多的是非。对此,某些人还要说三道四吗? ——评论员 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