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所在的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有件非常重要事件发生。佛教经东汉传入中国后,中国文化由此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局面。而在这个过程中,石窟艺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北魏初期开凿的皇家石窟。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总计造像51000多尊,其余动植物、花纹图案不计其数。规模宏大,艺术精湛,内容丰富,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5世纪世界美术雕刻的最高水平。
云冈石窟的诞生并非偶然,是诸多历史必然性的结果。
云冈石窟位于现在的山西大同郊外的武州山。大同之名取“世界大同”之意,但这已是唐代大同军驻扎之后的事了,北魏时称平城。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率大军北击匈奴,被困于平城东之白登山,设计解围后,引出一项中国历代处理民族关系的重大方略——和亲政策,平城由此闻名天下。
公元398年,北魏王朝正式建立,定都平城;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公元494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平城做为北魏的首都97年,一直是北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当时欧亚丝绸之路东端的国际型大都会。
北魏开国后就信奉佛教,但在公元446年,由于多种原因,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但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太武灭佛”事件,从反方向刺激了北魏佛教的迅猛勃兴。之后“文成复法”,于是促成了云冈石窟的建造。
云冈石窟的艺术源流十分悠长,它的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秦汉以来的民族艺术传统,同时吸取和融合了印度佛教石窟艺术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其后的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云冈开窟后,它的壮丽与辉煌,在震惊当世的同时与成为引领和推动北朝石窟佛寺建设高潮的样板。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少林寺、平遥古城、以及五台山等,在它们的建造过程中无不受云冈石窟佛教艺术的影响。云冈模式很自然地成为各地兴凿石窟寺院所参考的典范,其影响范围之广和影响延续时间之长,都是任何其他石窟所不能比拟的。云冈石窟对中国石窟艺术的推广、雕刻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