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品牌企业的辩解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管是采购的,还是自产的,都是以企业的名义卖的,消费者也是冲着品牌买的。因此,售卖的首饰货不对板,企业对此负有绝对责任。其次,清洗影响贵金属首饰重量是有可能的,但还装作没事卖就不对了。为什么不重新称重呢?为何不更新价格呢?从最基本的法律责任来讲,这是违反合同约定,如果是明知故犯的话,涉嫌消费欺诈,需要三倍赔偿。
知名品牌的建立不容易,但毁掉却在须臾之间。出了问题,最好的方式是承认问题、整改问题。如果只知道“嘴硬”,拒不整改,这不是蒙人吗?对此,消费者不会买账,管理部门也要抓住机会整顿,让违法者付出代价。
——评论员 青的蜂
2.对消费者来说,商家把“锅”甩给加盟店说不过去。既然专柜是打着品牌的名号,且商家也收取了加盟费用,那就该拿出品牌的专业度来,岂能“鱼目混珠”,让消费者自己去辨别。既然明知洗过会缺斤短两,还按原重量继续销售,说轻一点叫装傻,说重一点那就已经涉嫌欺诈了。作为商家,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洗掉重量也好、乱加重量也罢,那都是企业内部追责的事,不是对消费者抗辩的理由;只要“缺斤短两”的事实存在,让消费者稀里糊涂多付了钱,自己就不占理。
2013年“央视3·15晚会”曾报道过周大生黄金掺铱。彼时,周大生方面出面道歉,称将严格把关,让消费者放心。如今,面对“缺斤短两”问题,更该从内部监管和源头供应链层层把关,要改进不要推责。监管部门有必要继续加强监管,通过黑名单制度和加重处罚等手段,完善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同时针对贵金属首饰质量问题鉴别难,提供更多便捷服务。
——评论员 舒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