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子产品的主力军,手机的更新换代很快。近日,记者了解到,消费者在线上商城通过“以旧换新”方式处理自己的手机时面临被压价的情况。在估价模式不透明、回收标准不统一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对二手回收市场的规范性提出了质疑。
手机的更新换代,催生了一个庞大的手机回收市场。根据第三方前两年的一个数据,中国每年新售出4—5亿部手机,淘汰3—4亿部旧机,手机回收市场的规模高达2000亿元左右。实际上,上述数据也已经更新,现在很多消费者为了追求更新更好的消费体验,已经达到了每年甚至更短周期更换一次手机的程度,手机回收市场的规模已经进一步扩大。
在手机更新换代的过程中,又细分出“以旧换新”市场。这种市场业态能够促进废旧手机资源的回收再加工、再利用、再流通,减少资源闲置浪费,有助于消费者变现旧手机的“剩余价值”,以较低的成本完成手机更新。然而,目前国内针对废弃电子产品设立的19个国家标准、3个地方标准及9个行业标准均是推荐性标准,没有强制约束力,针对旧手机的鉴定评估专项标准更是处于阙如的状态。
手机“以旧换新”是个大市场,参与“以旧换新”的消费者是个大群体,有关压价侵权问题也不是一个小问题,值得有关维权单位高度重视。笔者以为,国家标准制定部门有必要因应手机“以旧换新”市场发展的需求和消费者的维权需求,专门制定旧手机的质量性能鉴定和价格评估标准,并赋予其强制执行力,给经营者回收旧手机提供明确指南,让消费者在维权时心中有数,拥有更多监督、博弈能力,不至于再挺着脖子挨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