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7月03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轻声教育”关乎文明和素养
  杨朝清

  从2017年10月起,浙江杭州市凤凰小学正式推出“轻声教育”,要求学生在不同场合使用相应等级音量说话。该校校长近日接受采访时称,国民素养要具备国际水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同的场合控制说话的音量。

  不论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还是图书馆、电影院等公共空间中,人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人旁若无人地大声说话。即使在私人空间里,不同家庭成员之间也可能因为打电话、看电视、放音乐等音量问题发生不愉快。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陌生人之间、邻居之间乃至熟人之间,都可能因为音量问题产生纠纷与矛盾。

  在沟通、情商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人们不仅需要学会“有话好好说”,学会有效表达,也需要把握好说话的音量,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说到底,有理不在声高。说话的音量也需因时、因事而变,不分场合、缺乏群己界限的“有话大声说”,很容易暴露出自己的文明素养。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也要告诉孩子如何为人处世。“轻声教育”并非一刀切地要求孩子们降低音量,而是要求他们根据不同的场合、情境来控制自己的音量。这实际上是一种关乎规则与边界的教育——“宜小则小,宜大则大”。如专注倾听、就餐时等,要0级音量静无声;课堂上同桌交流,或课间两人交流要用1级音量悄悄说,尽量不让第三人听到;课堂上当众发言,用3级音量平常说,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在阶梯教室舞台上,用4级音量大声说;户外活动、集会演讲、室外运动比赛等,用5级音量放声说……

  学会和他人打交道,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社会化历程。而作为育人手段,类似“轻声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值得推广和借鉴。当“轻声教育”越来越普遍,未来的社会秩序和公民素养也将更值得期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期许奇迹发生,不如修炼自己
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
“勿需让座”的美德让人景仰
说道说道
“轻声教育”关乎文明和素养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轻声教育”关乎文明和素养 2019-07-03 2 2019年07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