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头银丝如雪,他斜挎着深绿色的布包,身姿笔挺地站在地铁车厢里,腰部挂着的LED小牌上,“勿需让座”四个字分外显眼……6月24日以来,大连地铁上出现的一名老人,因挂出这样的小牌引发了全国网友狂赞,被称为“硬核大爷”。记者获悉,老人叫刘增盛,今年76岁。老人表示,此举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现在的年轻人不易,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
“勿需让座”,不是身体硬朗的显摆,而是刘增盛老人崇高品德的显耀。这种美德,与“主动给老人让座”一样,令人敬佩和感动。
虽然,“给老人让座”不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要求。但是,我们乐见主动给老人让座在不少城市蔚然成风,这是现代文明在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当给老人让座越来越成为一种“道德必然”时,刘增盛老人的“勿需让座”,给这种“必然”作出了及时且又有必要的回应。这不是一位老人的回应,而是代表一个群体的共同呼吁。“勿需让座”里,有角色互换的善心,有相互体谅的爱心,它向世人宣示了一种生活态度:倘若力所能及,何须年轻人让座?
在主动给老年人让座的美丽风景里,总会出现一些大煞风景的“枯枝败叶”,这其中就包括极个别老年人的抢座和强行要求让座。须知,给老人让座只是一种道德要求,强行要求让座,不仅仅源于个别老年人对“让座”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误读,更在于这些老年人蛮横霸道的品性。“老人”是值得全社会尊敬和呵护的群体,理应在“让座”这道考题上体现和蔼、仁慈、宽厚、德高望重等群体道德共性,让座则心怀感激,不让座则坦然而对。
当然,腰挂“勿需让座”的牌子并不值得仿效,因为这可能会让打算让座的年轻人有些尴尬。这是因为,年轻人给老人让座是一种美德,应当体现在行动上;“勿需让座”也是一种美德,但完全可以放在心里。只要老年人心有“勿需让座”的善念,又何必对年轻人做这种“特别的提醒”?身体硬朗的老年人有不接受让座的度量,但也应当有接受让座的坦然。想让座则让座,该接受就接受,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