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2日,记者自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我市草地贪夜蛾危害(第一代)得到有效控制,第一代幼虫防治工作基本结束。眼下,正值该虫生长发育第二代,随季风频繁,将加剧其传播和蔓延的速度。
据了解,截至6月20日,全市共落实专项防治经费195万元,防治9316亩次,防控处置率89.1%,其中统防统治面积3010亩次,飞防面积1690亩次,防治效果85—90%,全市已安装性诱监测点141个。我市全力抓好草地贪夜蛾监测和信息报送工作,全市各级植保技术人员节假日不休息,拉网式排查,做到不漏村、不漏田;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全市12个县(市)区已坚持报送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240次,开展培训301场次,培训人数25893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5600份,县(市)区植保技术人员和农技人员基本掌握识虫治虫技术。
市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增强人工调查的力度和频度,加强信息报送,实行虫情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虫情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进一步细化防控方案,压实防控责任,努力实现虫口夺粮,坚决打赢防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