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孩子因为感染住进了医院。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一病区医生何敏敏感叹,以往普通儿科病房住的多是1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最近这里却成了幼儿园、学前班孩子及学龄小朋友的“聚集地”。而这一切都得拜“腺病毒”所赐。
据悉,近三个月来,该院儿科住院部收治肺部感染患儿900多个,其中腺病毒感染的患儿近200例,占20%多,这其中重症约30例,占3%。公众号、新闻及各路儿科大咖都在普及腺病毒的知识,儿科医生也被其“虐”得心力交瘁。
对于腺病毒,小孩很容易中招
5岁的小语便是一名感染了腺病毒的孩子。她因咳嗽、反复高热5天来儿科住院,被诊断为重症腺病毒感染。由于孩子天天都是39℃以上的高热,烧难退且易反复,病情比较严重,加上孩子精神状态极差,萎靡不振,在床上一动不动地躺了数天。这急坏了孩子的妈妈和外婆,每天缠着管床医师们和主任不停地问,希望能找到帮助孩子快速康复的答案。
在这期间,由于孩子病情十分不稳定,家长们曾一度想过转去省级医院,最后还是在医生们的坚定的眼神里找到了精神慰藉,选择在儿科坚持治疗。经过医务人员细心专业的治疗,孩子逐渐好转,9天后,康复出院。
腺病毒很可怕吗?
何敏敏指出,其实对于免疫力正常的人群,家长们不用过分恐慌。腺病毒感染是由学名叫做“腺病毒”的一组病毒所引起的感染。大部分是自限性的。
虽然最近这种病毒引起多方关注,但实际上,腺病毒感染相当普遍。
腺病毒的呼吸道感染绝大多数都是轻症病例,一般7到10天可以自行好转,只有少数发展成重症病例。好转的表现就是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精神状态好转,咽痛等症状逐渐缓解。
6个月到2岁之间的孩子容易感染腺病毒,以冬春季发病较多,免疫力较弱的小婴儿、合并有其他基础病者,比如有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服用免疫抑制剂等,病情往往严重,需要特别注意。
很多家长在问,这个是不是新型病毒?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腺病毒早在1953年便被发现了,1956年被正式命名。曾几何时在我国北方地区大规模流行,疫情严重。以往多为散发病例,近几年腺病毒在南方地区有流行趋势,存在病毒“迁徙”的可能。
早期症状类似流感,不易分辨
腺病毒感染早期症状很像普通感冒或流感,如发热、咳嗽、咽喉疼痛等。
感染腺病毒后主要的症状是:
一发热:长程高热为特点,经过最初1-3天低热后发展为40℃左右高热,热不易退,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可持续7-10天,重症可合并肺炎并发症等,发热会持续2-3周甚至更久。
二咳嗽:通常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或阵发性咳憋,部分患儿呈类百日咳样的痉挛性咳嗽,合并细菌感染后可有黄色甚至黄绿痰。严重肺炎可合并心肌炎、心衰、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炎等全身多脏器功能,严重累及血液系统可导致嗜血综征,危及生命。
三胃肠道感染:表现呕吐、腹痛腹泻等,容易与普通胃肠炎混淆。
四眼部症状:部分大孩子腺病毒感染后可表现为咽结合膜热,除发热外,眼部充血明显,部分可发展为角膜结膜炎,眼痛、视物模糊等症状甚至可长达一个月。
多数重症腺病毒感染的患儿多表现为持续高热(超过7天)、精神状态差、呼吸急促费劲或胸部X线病变严重。
暂无特效药和疫苗
重点在于预防
“遗憾的是,腺病毒感染目前并没有特效药,也没有腺病毒疫苗。医生也只能针对出现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患儿必须靠自身免疫力战胜病毒,因此免疫力较低的孩子,就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痊愈。”何敏敏强调,腺病毒感染重点在于预防。
其预防措施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相似:
一、勤洗手、不共用洗漱用品;
二、避免接触患者,特别有多个孩子的家庭要重视,高热孩子要与未生病的孩子分开带养,以防交叉感染;
三、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四、平常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注意锻炼身体;
五、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外出时戴口罩,以防感染。
如果孩子出现下列情况,家长需高度重视,及时送医院检查治疗:突然高热,体温39-40℃,常持续3-7天以上;频繁咳嗽,气喘;无精打采、烦躁不安;严重的出现呼吸急促而且费力、鼻翼煽动、口周青紫等重症肺炎症状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