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6月03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学生砸手机,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叶建明

  近日,网曝河南商丘一中学老师让学生在教室把自己手机砸碎,学生边哭边砸。该校工作人员称,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此事是学生所在班级自发组织,一名路过的老师拍摄视频以警示其他同学。

  手机对学生来说是贵重的东西,不大可能有学生会“自发自愿”去砸自己的手机。而且,从学生边哭边砸的情况看, 也不太符合“自发自愿”的说辞。如果非要说学生砸自己的手机是“自发自愿”,那也是在老师压力之下的“被自愿”。

  学校规定学生禁止带手机,但一些学生仍把手机带到学校,这的确是违反了规定。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去砸学生的手机,或者叫学生自己砸。学生违反规定带手机,老师完全可以收缴上来暂时代为保管,或者还给学生的父母保管,才是一种更为妥当、更为人性化的处理方式。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它不只限于单纯的教育方面的内容。对于一些学生的错误行为,或不听禁令的行为,老师要多懂些心理学,要善于让学生在被爱中、在温暖中、在感动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就如学生违规使用手机而言,如果老师能对违规使用手机的学生说,“不管是学生听课,还是老师授课,手机在身上都同样会有影响,老师就和你们一样,以后也不带手机。如果老师违反了规定,手机就归你们学生保管”,这样,是不是更有可能收到教育之功效?

  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必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违规行为,动辄采用“暴力”的方式解决,这既容易伤害到孩子,也会显示自己教育手段缺乏,显示自己心理知识匮乏。而面对应试教育压力下许多老师的“暴力”行为,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教育工作者教育心理知识的学习培训,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教育技巧,能用更多正确科学的方式解决学生问题;同时,还要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步伐,减少一些老师在成绩压力下导致的“暴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三桂住进了新房
对性侵前科者的从业限制 应全国“一盘棋”
让学生砸手机,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有理”取闹,同样丑陋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让学生砸手机,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2019-06-03 2 2019年06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