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对就业率“注水”等现象,教育部近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四不准”: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多元化,就业率这一评价指标已经很难反映出真实的就业状况。应该建立更加科学立体的就业评价体系,一方面要对就业状况分门别类,另一方面要将大学生的薪酬水平、岗位与专业匹配性、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指标纳入就业评价体系,避免单一指标造成“一叶障目”。我们固然需要就业率,但需要的是含金量更高的就业率。教育部发文禁止就业率与两证挂钩,无疑是一项有力的措施。
——评论员 庆峰
2.日前,有外卖平台送餐人员被媒体曝光未体检、便以“150元”的假证通过了平台审核实现接单。据了解,在外卖健康证的办理、审核环节,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一个伪造健康证“灰产”的出现,无疑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问题,往往指向症结所在。伪造健康证能有生存空间,说明在办证、核证环节上有空子可钻。面对这样的情况,外卖服务平台方更应着眼行业长远发展,而主动强化管理职责。随着社会治理“一张网”的织牢织密,证件号在网上一经查询,便足以令假证无从遁形。很多时候,通过制度完善和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以往令人头疼的一些规则漏洞大都能实现有效封堵。因此,当治理工具和手段越来越充足、完备的时候,治理的效果如何,就更多体现在决心和方法上。既要拿出决心,在工具和手段的引进、建设上毫不犹豫;也要讲究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化、信息化治理的优势,把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隐患掐灭于萌芽状态。
——评论员 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