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孔鲤发奋读诗,然后孔子又有一次遇到他,问他学礼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又说了一句更加了不得的话: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会礼,就不能立足人世间。
孔子的礼乐教化,常被后人批判。但其实是歪曲了他的本意。孔子说的礼乐教化,宗旨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总结礼乐教化为:礼乐者,人心也。通过学习,回到自我认知。
这也就是为什么,先贤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培养后代。
郦波认为,中国家训思想精华,对于父母来说,要负的最大责任,不是把孩子生下来,也不是把孩子养活养大,而是导其向学,让孩子走上学而时习之的道路。
现在的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比如一款非常流行的网络游戏,曾经三次找过郦波,想请郦波替他们“洗白”,不管开多大价钱,郦波都拒绝了。因为这个游戏,已经让年轻人欲罢不能,不可自拔。
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它确实是中国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它的选拔机制,使得像曾国藩这样贫家子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阶级的跨越,保证了社会人才的上下流通。但是在晚清,取消了科举制度,使得整个中国呈现一份颓废的现象。为什么?因为社会底层的人,没有了奋斗的方向!当时有鸦片,鸦片可以让人获得低级的满足,低级的快乐,年轻人沉迷其中,不想继续奋斗了。
游戏的出现,有的年轻人不愿意奋斗了,打打游戏,便能获得虚拟的满足。比如现在的网络上,好多小孩子,不想上学,因为上学太辛苦,问他们将来做什么,回答出奇一致,当网红,比上班挣钱轻松多了。
这就是为什么,郦波三次拒绝为那款流行的网络游戏发声的原因。
当然,手机游戏到不了鸦片那个地步,但是也应该防微杜渐,所以“导其向学”是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个意义。
孔子、彭玉麟、曾国藩,都在导其向学。
所以,孔子总结自己的教育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都能在网上查到,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多,仿佛世界尽在手中掌握,却丢失了自己,丢失了重塑自我的机会。
因此父母的责任,一是给孩子生命,二是导其向学。
作为教育者,郦波始终坚信,每个人都是天才,只是如何去发现而已。 孩子的身体里,有一个无比有价值的人生,做父母的关键,就是帮助孩子释放出来。很多名人,总是回忆父亲或者母亲的一句话,影响了他的人生。
所以郦波经常讲,最好的父爱母爱,不是给孩子多少钱多少套房子,这是人世间最悲哀的事情。父母只能陪伴孩子半生,孩子的后半生,要留下父爱母爱,给予孩子支撑生命的东西,并且温暖他的生命。
三
中国家训思想精华,古人始终秉持着导其向学,但什么才是导其向学呢?今天中国的孩子们,作业繁重,父母们吃尽了苦头。可在古代,是这样吗?
颜氏家训有个规矩,孩子七岁之前,父亲走开,让母亲来;八岁之后,父亲要参与。
在中国古代,母亲跟现在的母亲不一样,多是文盲。孔子三岁时母亲带他回到曲阜;孟母三迁,择邻处;岳飞的母亲只会写几个字。没有文化的母亲,都能教导出这么有学问的孩子,关键在于“导其向学”。
孔子小时候,跟小伙伴们玩祭天游戏,忽然变天了,其他小朋友一哄而散,只有孔子还在玩,母亲颜氏找到孔子后,并未强制带他回家,而是站在孔子身后默默看着,直到孔子不折不扣的完成。相较于其他小伙伴来说,孔子多淋了一场雨,但是他的母亲一直陪着,那一刻对孔子的影响,是无比巨大的。这就是母爱的温度。
孟母三迁之后,孟子真的学好了吗?这后面还有个故事,说是孟子成天逃学,孟母知道后,拿起剪刀剪断了布匹,经过这一件事,孟子才真正地痛改前非,发奋读书。这同样是母爱的温度。
著名的华人神探李昌钰的母亲王淑贞1949年到了台湾,她的丈夫乘坐太平轮,沉没在台湾海峡。他们夫妻,有十三个孩子,最后这些孩子全都获得美国博士学位。王淑贞的教育方法只有两个,一是要求孩子为人向善,二是要有好习惯。
所以颜氏家训说,孩子七岁之前,让母亲培养孩子的人性的底色,当然,底色一定要是温暖的,一旦太过悲凉,就可能走向人生的阴暗面,比如希特勒。
八岁之后,到十七八岁,父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场。要用父亲的深度,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原先叫仲由,十七岁的时候去找孔子,不是为了拜师,而是听说孔子讲课很好,是去“砸场子”的。跟孔子一番交谈后,他幡然醒悟,被孔子的才学征服了,才拜孔子为师。
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是最冲动的、最逆反的时候,他们一旦有机会遇到一个理性的先哲,就会比同龄的孩子先走一步,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好比是苏东坡一家,一门三苏,唐宋八大家占了快一半。
四
郦波常说,教育最重要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指培养孩子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其向上。孩子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他的人生风雨兼程,就可以无所畏惧。两个基本点,一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做事别怕错,行动力很重要;做事要快,别毛糙;专心做,不马虎;边想边做,动脑筋。
一旦培养好了孩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要学会放手,孩子的人生不是你的人生,家长不要越俎代庖,不要事事都管,这才是中国家训思想的精华。
中国文化永远都是家国天下,做好每一个自己,就是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最好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