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中医医院肿瘤二科主任王昊;
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管声宇
专家简介
王昊,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衡阳市中医医院肿瘤二科主任,衡阳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1995年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医疗系,一直从事肿瘤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和研究工作。曾在湖南省肿瘤医院、广州市中医院、解放军181医院等多家医院进修学习多年。系统掌握了西医化疗、中医肿瘤治疗、“中药介入治疗肿瘤”、恶性肿瘤中医姑息疗法、恶性肿瘤的微创介入综合治疗等,特别是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带领创建了衡阳市中医医院肿瘤治疗中心、肿瘤二科,开创了衡阳市中医医院肿瘤微创介入、中医综合治疗的先河。
管声宇,精神科主治医师、国家心理治疗师、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2000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6年余。学术任职:衡阳市心身医学及行为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报记者 刘 臻
无论是长时间备受压力的工薪族,还是为柴米油盐奔走繁忙的家庭主妇,社会上的压力造成了人的精神压抑。在这种时候,情绪调理能力弱的人往往引发焦虑、紧跟着失眠也随之而来。有专家表示,在我国心理疾病患者中,以焦虑症、忧郁症最为常见。
以焦虑症为例,它是指不明原因的突然惊慌、恐惧、精神紧张、坐卧不安、濒死感、窒息感、失去自我控制感、不真实感,或大祸临头感,发作时多伴有以下症状:如心慌、心悸、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失眠、胸前压迫感或不适感,喉部堵塞或透不过气的感觉、头昏、头晕,或大气候平衡感,手脚发麻或肢体异常感,阵发性发热或发冷的感觉,出汗晕厥、颤抖或晃动。
衡阳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王昊介绍道,如大部分肿瘤患者在病情确诊后、手术及放化疗治疗后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况出现,主要表现在对肿瘤疾病的恐惧、对医药费用的担心和对未来的绝望,严重者可造成情绪、情感障碍,甚至出现轻生的情况。而有些人则并无客观原因而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常常无缘无故害怕大祸临头,担心患有不可救药的严重疾病,以致出现坐卧不宁、惶惶不安等症状。这种异常焦虑,属精神病的一种表现。
长期焦虑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它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躯体疾病、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些因素会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神经递质失衡,从而造成焦虑等症状出现。王昊表示,长期焦虑状态或长期抑郁的心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出现头晕头痛、便秘腹泻、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种不良现象,造成失眠、增加轻生概率、影响孩子的身高、增加癌症的发病率、造成植物神经紊乱、更易患心脏病等危害。
长期焦虑会增加癌症的发病率。据现代医学科学发现,人的焦虑情绪直接影响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当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的时候,癌症就会趁虚而入。我们会发现,如果一旦生活或者事业受挫,整天处在心情低落、焦虑中,那么是非常容易得癌症的。我们再看一些女性,凡是得乳腺癌、子宫癌的,大都是一些比较焦虑的人。
长期焦虑必定导致失眠。因为始终在一种忧思的情绪中无法解脱,因此,无法让神经完全镇定下去,也无法去控制,因此,日日忧思,很难有好质量的睡眠,我们经常看到,当经历意想不到的悲痛时,人是很难入睡的,当然如果只是短期的,调整过来就可以恢复,但是如果是长期焦虑,那很难恢复。
长期焦虑会诱发心脏病。长期焦虑增加心脏的负担,增加死亡率。据资料统计,长期焦虑的人中有大约25%患上了心脏病,并且死亡率比正常人高23%。而对于女性而言,高焦虑的女性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了23%。
长期焦虑会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伴发的焦虑症状,经过治疗,焦虑症状随甲状腺功能的恢复而改善。如果持续存在的焦虑,应考虑为慢性焦虑症。
长期焦虑会导致癔症。癔症的情感发作易与惊恐发作相混淆,前者具有浓厚情感色彩,哭笑无常,情绪多变;后者以强烈而不能自控的焦虑、紧张为主要特征。
长期焦虑会得抑郁症。抑郁症以情绪低落、兴趣索然,自我感觉不良、自我评价低,能力降低及消极观念等为主;焦虑症则以预感到未来不幸或实际不存在的威胁将至而恐惧。
中医如何看待焦虑
王昊表示,中医学中虽未明确提出“焦虑”这一病名,但结合焦虑的诸多症状,可归属于中医的“情志病”范畴,涵盖“郁症”“惊恐”“惊悸”“心悸”“怔忡”“百合病”“脏躁”“奔豚气”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七情所伤,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郁久而化热,热扰心神;或肝郁犯脾,脾虚不运,津液失布凝而为痰,气郁化火亦可炼津为痰,痰气交阻,扰乱心神,或忧思气结,气滞血瘀,瘀而化热扰神;或气郁日久,暗耗阴血,肝阴血不足无以藏魂,筋脉肌肉失养,或肝郁脾虚,生化无源,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或火郁伤阴,肾阴被耗,损肾伤精则脑髓失养;或肾阴不足,水火失济,心肾不交。因此,本病初期以肝郁气滞为主,渐则痰凝、血郁、化热,后期以气血不足、阴虚火旺为主。
治疗以上症状,用中医情志病疗法+中药口服,可明显减缓症状。
如何对抗心理焦虑
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专家管声宇提醒,加大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力度,推广心理问题自我紧急救护计划,对于社会关注、重视心理健康,普通的公众正视自我的心理问题十分重要,同时通过自身、家庭、社会的综合性干预可有效预防或减轻心理问题的发生。
缓解焦虑第一步:自我调节。
首先学会自我放松。要学会从紧张焦虑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比如在精神稍好的情况下,去想象种种可能的危险情景,让最弱最害怕的情景首先出现,并重复出现,然后想象着自己要怎样去面对,从而自始至终地去感受自己担心的那些事情发生时自己的感觉,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情况好的话,会慢慢忘记这些担心的事情,从而使焦虑症得到控制。
其次增加自信心。缺乏自信,是焦虑症患者的主要心态之一。患者总是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是怀疑的,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增加忧虑、紧张和恐惧。所以患者首先要意识到,必须给自己自信心,要相信自己,这样才能减少自卑感,要相信自己如果自信一些,焦虑的程度就会降低一点。
学会自我催眠。焦虑症患者大多数有睡眠障碍,入睡时间长,容易从梦中吓醒,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催眠。比如可以看自己不喜欢的书,或者是看乏味的电影。当人在不喜欢的东西面前,是很容易产生疲倦感的。
缓解焦虑第二步:焦虑情绪会传染,家人须协同干预。
相信大家都知道情绪是可以互相传染的,一些有焦虑症患者的家庭,其他成员也会被病人不好的情绪所感染,出现这样的情况对病人以及整个家庭都是非常不利的。
关于焦虑症的治疗,家庭的氛围以及护理的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要对患者关心保持正常范围,也不要过度关心患者。家属要有良好的判断力,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生活习惯,以适度的关心和照顾,在原则要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转换患者的注意力。
二要让患者感觉到家属对治疗有信心。有些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反复发作,家属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有疑虑,但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疑虑和消极心态,同时家属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得乐观、积极、有信心,配合治疗。
三家属要保管好药物,并督促病人服药治疗。抗焦虑药若大量服用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药物由家属保管会更安全。
四对病人焦虑症状发作时,可采用分散其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症状。
五加强心理护理,以支持和疏泄疗法为主要内容。
六帮助病人了解疾病,认识疾病的性质,消除疑虑。对病人要有耐心,允许病人有哭泣、纠缠等情绪的发泄行为。如果护理没有任何效果,就应该听取专家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