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6个月以前宝宝竟要吃7种补充剂 母婴店为何成“育儿谣言”重灾区
  随着二胎政策的推动,2018年中国母婴市场规模达到1056亿元,销售母婴产品的母婴店在全国呈几何式增长。然而,一些商家造起了“孩子瘦弱、骨密度低缺钙”“孩子头发发黄、皮肤白缺锌”“母乳6个月后就没营养,要加奶粉”等“育儿知识”,推销家长孩子根本不需要、甚至无效的母婴产品。让人不禁发问,为何母婴店竟成了育儿谣言的重灾区?

  6个月以前,宝宝竟吃7种补充剂

  母婴用品是指为孕产期女性与0~3岁婴儿这两类特殊相关联群体提供的专业健康产品。记者以二胎妈妈的身份走访了23家母婴店,几乎每家店铺的销售员都推销了营养补充剂。有一家甚至打出了“宝妈须知”:出生第一口水“益生菌”、出生15天补维生素D3、满月补钙、4个月补铁、6个月补锌、0~3周岁补DHA、换季补蛋黄球蛋白。6个月以前宝宝竟要吃7种补充剂,比60岁以上的老人吃的还要多。

  如果奶爸奶妈深信孩子母乳喂养啥都不缺,商家会有更深“套路”——微量元素、天赋基因、骨密度和过敏原检测。

  在沈阳市大东区孕妈宝母婴店内一台仪器前,5个家长抱着孩子排队等着免费测微量元素和骨密度。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用棉签在孩子口腔内壁上蹭了蹭,又用采血针在孩子食指一扎,2分钟后一页完整的报告打印出来。“你家孩子缺维生素D,赶紧补。骨密度也不达标,再不补影响孩子发育啦。”距这里1公里外的宝宝乐孕婴店则主打天赋基因检测。检测结果通过微信发送到家长手机上,运动天赋、音乐天赋、美术天赋……检测仪后面货架上则摆满了儿童电子琴、儿童黏土、儿童泡泡球等产品。

  被宝妈们吐槽最深的“套路”莫过于“儿童专用”。记者采访发现,每家母婴店货架上食品、生活用品、洗护用品中都有打着“儿童专供”“宝宝专用”字样的产品。儿童面条、儿童酱油、宝宝驱蚊液、儿童沐浴露等等,而同样的产品价格比成人的贵上两倍还要更多。宣传的是“无添加剂”“纯天然”“适合宝宝体质”“为适龄儿童特制”等等。甚至一些母婴店与家具店合作,摆上了儿童专用漆、儿童家具的展品及画册。

  “最大心理诉求是平安长大”

  沈阳某三甲医院儿科大夫徐浩介绍,事实上,早在2013年,国家卫计委就发出通知,禁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针对儿童开展非诊治需要的微量元素检测。盲目补充微量元素不但对宝宝身体无益,还很容易“顾此失彼”。比如给宝宝补钙一段时候后发现宝宝又缺铁或锌,原因是钙的吸收能力太强,干扰了铁和锌的吸收。而我国除了奶粉等少数食品制定了婴幼儿标准,其他的儿童食品和用品没有专门的标准,商家所谓“儿童专用”基本上是忽悠消费者,往往只是对成人用的东西进行了微小的改造,甚至只是改了包装。

  然而,为何商家的“套路”奶爸奶妈们频频中招?“3岁前,家长最大的诉求就是宝宝平安长大”,沈阳馨悦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心理咨询师唐亚菲道出家长最大的心理诉求。“第一次当爸妈、难免会心虚”,孕婴知识的匮乏让许多家长中招。

  记者随机采访36位孩子在0~3岁之间的家长发现,推销员最打动他们的一句话是“孩子这么宝贝,又不差这点钱,买了得了”。

  安萌母婴店店长陈颖告诉记者,更大的原因是家长对食品、用品安全没信心。安萌母婴店开了5年,她说店里销量最好的就是德国、澳大利亚进口的奶粉以及日本进口的尿不湿。三聚氰胺事件10年后影响仍难消除,即使2018年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为99.5%,家长们还是热衷到实体店买更可靠的进口产品,无须推销员,只要网传哪个进口产品好,线下实体店里的该产品就会断货。

  严管才能破解圈套

  “母婴讲座上,每次苦口婆心地科普,到大医院正规检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营养补充剂,社会上的检测仪器绝大多数没有科学依据,可还是有家长中招后带着孩子来就诊”,徐浩无奈地说。

  他认为,解决问题不能只靠提醒消费者,政府监管部门应当担负监管职责。“对于‘儿童专用’这种欺诈行为,监管部门应该坚决叫停、严厉惩治。既然目前很多商品都没有出台儿童专用的标准,那么商家凭什么打出这样的旗号?某种角度上说,监管部门对‘儿童专用’商品的虚假宣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是这些商品泛滥的重要原因。”

  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金海给出的建议是,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应界定“儿童专用”为虚假广告。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以罚款。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则提醒奶爸奶妈们,纠正砸重金让孩子享受高端消费的做法,抵制社会上的消费攀比风。“许多家长存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有些甚至明知道国产品牌的东西质量也不差,但为了攀比宁肯购买高价进口产品,这也让许多母婴店钻了空子。”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这些领域最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
6个月以前宝宝竟要吃7种补充剂 母婴店为何成“育儿谣言”重灾区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6个月以前宝宝竟要吃7种补充剂 母婴店为何成“育儿谣言”重灾区 2018-12-11 2 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