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南岳区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无私救助,彰显了“文明奥区”的大爱情怀
~~~南岳区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无私救助,彰显了“文明奥区”的大爱情怀
~~~南岳区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无私救助,彰显了“文明奥区”的大爱情怀
~~~南岳区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无私救助,彰显了“文明奥区”的大爱情怀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越1000公里的“生命接力” 承载满满的祝福
南岳区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无私救助,彰显了“文明奥区”的大爱情怀
  ■本报记者   刘思远

  通 讯  员  文  兰   刘   焕

  没有什么,比医疗仪器的滴答声更扣人心弦;没有什么,比拯救一个人的生命更令人激动!

  11月5日,一袋装有221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浮液,由疾驰高铁从湖南送到1000公里之外的一名白血病人身边,给他送去生的希望。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名叫小林(化名),1986年生,水务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8岁孩子的父亲,是南岳区第2例、衡阳市第16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很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始于献血,小林也不例外。从他第一次献血至今已有13年,算得上是献血“骨干”了。2005年,小林在部队组织的“学雷锋”专场教育中,被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决心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并于当天报名参加了人生第一次无偿献血。迄今为止,小林进行过8次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3200毫升。

  中间有几年,小林由于工作繁忙,没有经常锻炼,导致连续几次献血前的体检不合格,无法捐献。为了能将爱心献血持续下去,小林加强了日常锻炼,很快,他的血液指标就恢复了正常。他说:“献血是一份光荣的‘事业’,既能健康自己,又能帮助他人,何乐而不为呢?”

  2016年8月,南岳区红十字会向社会公开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小林随即报名进行了血样采集。在场的同事劝他:“这么重大的事情,要不要详细了解后再做决定?至少要征求一下家里人的意见呀!”小林笑道:“用一点点勇气和付出换取另一个生命,这么有意义的事情家人一定会支持我的。”

  今年7月9日,小林接到中华骨髓库湖南分库的通知,经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检测,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相合;8月23日进行了高分辨检验确认血样采集;9月21日通过了体检;10月31日赴长沙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11月1日至5日皮下注射动员剂。

  11月5日早上6点,注射完最后一次动员剂。9点10分左右,医务人员正式对小林开始造血干细胞采集。他的双臂插入软性针管,血液流入仪器内分离出造血干细胞,采集一直持续近5个小时。“这么小的几率都能匹配到我,我肯定会尽力,希望我的一点小贡献可以帮助到对方。”由于“双盲原则”,小林无法了解受捐者的太多信息。对于这位“熟悉的陌生人”,小林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对方能够康复。整个过程,小林淡定自若,在与医务人员沟通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据介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白血病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配型的机率非常低。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数量越多,患者寻找相合配型的几率就越高,捐献救助的成功率就越大。近年来,南岳区红十字会广泛发动参与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和采集活动,不断彰显了“文明奥区”的大爱情怀。2016年至今,短短3年时间,常住人口仅6.39万人的南岳区已有115人通过血样采集,成为了“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跨越1000公里的“生命接力” 承载满满的祝福
439万头生猪 全部“过筛”
衡阳市交警支队独占鳌头
有了它 电路异常实时掌握
衡阳晚报版面三A03跨越1000公里的“生命接力” 承载满满的祝福 2018-11-07 2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