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02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说道说道
  ➡

  1.最近,衡水市教育局发布了一则关于家校沟通群的通知引起公众关注。通知中明确说明,家长不得对教师进行“拍马屁”式回复、通信群不得做聊天使用、咨询应自行避开休息时间……检索可知,目前已有很多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学校等制订了各种新规,强调家校双方要控制情绪、理性沟通。其中,上海一小学发出的倡议书还将相关规则总结为“五不”:不唱“对台戏”,不能“当儿戏”,不当“点赞机”,不做“铁公鸡”,不发“躁脾气”。

  目前各种关于家校群的规定,其实也是旨在解决这些问题,让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回归正常。微信群出现了异化,还是要通过现实中的家校沟通来破解。立几条“规矩”,划一条“底线”,并不难;要求大家“一体遵守”,不得违背,问题也不大。但这些仍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必须要从根本上寻求解决方法。毕竟,教育的事情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良好的家校关系,或许可以通过制度和规则得以规范,但根本上仍取决于双方的信任程度。

  ——评论员   斯   远

  2.“转发这条锦鲤,考的都会,蒙的都对。”近来,一段祈愿的话配上几张锦鲤图,成了临考前一些学生在社交网络平台疯转的祈愿“标配”。以“锦鲤”为关键词在微博指数页面检索,就会出现海量关于“锦鲤”祈愿的内容。

  其实,以吉祥之物祈愿无可厚非。但是,当祈愿符号和图腾成为一些人应考的“救命稻草”,甚至成为网络空间的流行文化,就需要对其警惕和反思了。须看到,在这场看似玩笑的“祈愿狂欢”中,助长的是一些学生的惰性,导致这些人逃避现实,丧失自我激励、努力奋斗的意志。动一动手指,并不能解决一切难题,“锦鲤祈愿”的迷梦终将面对现实的考验。学生应当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而网络平台,更应承担起相关的社会责任,避免将网络空间污浊化、利益化,创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评论员   施  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玫瑰”有泪真英雄
请放下手机去拥抱孩子
如若忘恩,也切勿负义
说道说道
抱歉,影视圈不缺“真的很努力”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说道说道 2018-11-02 2 2018年11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