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丈夫是教师
  唐葭荣

  “教师节”来临,我对先生的思念愈加强烈。

  先生祥子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三代赤贫,父亲在他一岁多时撒手而去,母亲靠帮人家洗衣浆衫养家糊口。母亲一字不识,但对文化的膜拜令人汗颜。再苦再累,老人家无论三伏酷暑还是三九严寒,总是蹲在河边洗衣、捶麻,承担着三个人的生计和两个书包,从不放弃,不祈求,不哭泣,坚持让儿子上大学深造。

  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祥子坐着轮船,打着赤脚,从湘潭到岳麓山湖南师范学院求学。当时师院吃喝拉撒全由国家承担。母亲托人写信,每月将2元钱夹在信封里,便是祥子一个月的零花钱。因为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祥子比一般人更加勤奋。四年寒窗,遇到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他终因“根正苗红”,毕业就分配到湖南与广西交界的穷乡僻壤一所乡村中学任语文教师。

  乡村的孩子格外纯朴,家长格外厚道,有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执教,他们非常高兴,像过年似的欢迎贵客。在他们眼中,只有老师,没有“臭老九”!学生与家长对知识的渴求及对老师的尊重显得那么执着和热烈,那里真是一片净土!同样,祥子也深深地被他们那种纯朴真挚的情感感动,决心当个优秀的山村教师。

  祥子默默地耕耘在这片土地上。乡村中学,孩子们早上得步行七八里或十几里山路赶到学校。九点钟上课,中餐是各自带的干粮,没有午休。下午3点半放学,当地老师也便回家。空落落的学校是那么寂静,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毕竟才二十出头,爱热闹的祥子真有点不适应,他写信给母亲说:“儿子面向北方想念遥远的母亲……”他也想过要离开这个环境艰苦的学校,可是,每当看到学生和家长那期盼的眼神,他于心不忍,最终决定留下来好好教书,不误学生前程,竭尽全力上好每堂课。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学区会考中,祥子教的班成绩最棒!他跟我说,在那里他阅读了许多许多的书,交了很多乡村朋友,与学生像亲兄弟一般融洽。因为祥子喜欢写些文艺作品,三年后,他被县文化局相中。当时通讯闭塞,为了便于联系,他调县四中任高中语文教师。1972年,我们结婚了,两地分居,他仍然坚持将学生带到毕业。直至我们第二个儿子降生时,祥子才调入衡阳市执教高中毕业班语文。

  祥子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担任市重点中学语文教研组副组长,高三年级组组长,年年冲刺高考,总是喜报频传,创新高!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呕心沥血,心里只有学生而唯独没有自己。除了正常上课,他还撰写教学论文,参加学术交流,寒暑假教师培训,得上公开课。曾经,衡阳市名牌语文老师刘仕鸿领衔在市里上现代文学(现代剧)《红灯记》示范课。祥子虽然属中年教师,但擅长古代文学,上示范课《鸿门宴》,听课的老师爆满,里三层,外三层,那久经不息的热烈掌声,至今依然在我耳边响起……

  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时,衡阳日报刊登了祥子撰写的《园丁之歌》,在市里引起很大的反响,社会上掀起了尊师爱生的好氛围。祥子写的《团体赛》刊登在《儿童时代》和书刊《他保卫了什么?》,同时撰写的教学技巧与心得刊登在省、市教学论坛上。教育改革,学校进行了民意测验,其中有道测验问:你选择什么岗位?你将如何实施?全校教师仅仅两位选择当好人民教师,祥子便是其中一个,另一个年青老师后调市委宣传部工作。看来,祥子对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情有独钟——那是一份执着、热爱和坚守。

  每到教师节和春节,是祥子收获的季节。桃李满天下,全国各地学生的明信片像雪花儿纷飞而来,祥子高兴得像个孩子,满满的幸福感、成就感油然而生,那种喜悦简直无法形容。他如数家珍地告诉我,这孩子出息了,那学生真不错……

  祥子离开我们已13年了,但他那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诲人不倦的教学风格永远铭记在我和他的学生们的心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师为范
我的丈夫是教师
美丽的眼睛
钥匙少了一把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我的丈夫是教师 2018-09-10 2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