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1年前的事了。那年去河南参加1995—1996年度(第六届)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颁奖会,在郑州大学座谈时,有当时的河南省作协主席田中禾先生,他说过一席话,我现在还记忆在心。他说,你们这些后生都是写小说的,但我有一个建议,你们不能光为了写小小说,就一门心思专爱小小说而去大量地阅读小说,这是不对的。我认为,你们应多看杂书,各个领域都要涉及,如音乐、美术、书法、医学,甚至建筑及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都要多读。因为如有了这样的博观而约取,才可厚积而薄发。
后人对博尔赫斯评价,有一种说法很是有意思的:“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有专家研究认为,他就是一种“博观而约取”者的典型代表。他的名句“上帝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还是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不谋而合!也许就是后人对他评价最好的注解。
博尔赫斯之所以把历史、现实、文学和哲学之间的界限能够打通,并且模糊了它们的疆界,给我们带来一个神秘的、梦幻般的、繁殖和虚构的世界,是因为他深受了柏拉图、叔本华、尼采、休谟和康德等人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得到了他们的真传。再加上让芝诺、苏格拉底、笛卡尔的思想武装自己,他在真实和虚幻之间,找到了一条穿梭往来的通道,并不断地往返,让世人不断获得神奇的阅读感受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