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士禛《香祖笔记》载有吴绮一则逸事,很有意味,颇可言说。
吴绮好游历,一次游玩广州,寓居长寿寺,与寺一僧者朝夕相见。该僧极好风雅,又喜交权贵。得知吴绮与两广总督吴留村交好,颇有巴结之意。
一日,僧攒眉叹曰:督抚两台时时召见,三司各府动辄宴请,尽日应酬,六时不得安闲,不堪其苦。吴笑曰:“你于此间周旋俗务,受诸苦恼,何不出家了事?”
该僧当下赧然语塞。
吴绮,清代很有个性的一个人。官至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湖州知府,写得一手好词,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他于僧的苦恼一语中的:既是出家人,何必汲汲于权贵;既然苦于应酬,何不出家了事?可该僧就是出家人啊,吴绮让一个出家人“出家”,便是这则逸事的好玩之处了。
既已出家,便当了却凡俗。僧的“苦恼”是想两相得宜,其实还是俗根未净,贪恋世事奢华。僧之行颇似当今的某些为官者,口中言表甘于清贫,一心为民,心里却对腰缠万贯的大款们羡慕不已,甚至称兄道弟、官商不分、公器私用、误入泥潭。僧爱慕的是虚荣,官员类者僧贻害的就不仅仅是自己的名声了。
中庸有言,君子当素其位而行。孔子也说,天下之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而已。贫贱中行贫贱事,富贵中行富贵事。世间角色人人有,有达官,有显贵,有农夫,有商贩,然而角色意识并非人人自觉。曾国藩曾经告诫:本色做人,角色做事,正是此理。当下许多人的品德败坏,恰恰缘于反其道行之;许多人和事一败再败,以至不可收拾也正缘于此。
俞平伯《苦雨斋》中对此有过精到地描述:“玩月便玩月,睡便睡。玩月而思睡必不见月,睡而思月必睡不安稳,这都是傻子酸丁的行径。”我们不要做“傻子酸丁”的角色,更要擦亮眼睛,时刻警惕“周旋俗务,受诸苦恼”的人物。如此,于人于事,两厢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