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讯 员 周亚平
“执行案件错综复杂,案件不一定能马上执行到位,所以执行时法官要多一份耐心,积极寻找突破口,找准当事人的诉求。”近日,衡南县人民法院茅市法庭庭长王志锋执结了一起执行案件,感动的不只是当事人,还有他自己。
搭便车发生意外
巨额赔偿难执行
全某和王某是茅市镇白木村的同组村民,多年来,两家关系和睦。2014年9月的一天上午,全某前往茅市镇采购生活物资,途中遇到驾驶三轮摩托车载货的王某,便搭乘王某的摩托车一同前往。
上车不久,在一急转下坡路段,因王某操作不慎,摩托车发生侧翻,全某受伤严重。住院治疗,全某花费了十多万元,因为医疗费的赔偿问题,两家人的关系急转直下,甚至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2016年3月,全某向茅市法庭起诉,要求王某赔偿治疗费。判决结果是,王某赔偿全某各项损失共计12.98万元。
原本是一番好意让全某搭便车,结果却惹来了官司,王某又气又悔。判决生效后,王某并未履行赔偿义务。
2016年7月,全某再次来到茅市法庭,提出强制执行申请。法庭受理后,按照执行程序,及时向被执行人王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同时将王某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此外,法庭多次查询王某的银行存款、车辆、不动产、工商登记等信息,除了白木村的一栋两层老宅外,并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2016年10月,该案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庭长打开突破口
持续跟进终执结
两年前,王志锋到茅市法庭工作后,将该案转承了下来,了解基本情况后,他决定先去见见被执行人王某。
“第一次去,主要是实地了解王某的家庭状况。”王志锋说,后来又去了多次,主要是和王某讲情理,希望他能履行法律义务,后来甚至带着王某去看过几次全某。
全某在两年前的意外事故中,受伤非常严重,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急需医疗费赔偿款,可从王某的家境来看,赔偿近13万元几乎是不可能的。
面对这一两难境地,该怎么办呢?王志锋没有搁置问题,而是积极寻找突破口,他找到村组干部和王某的亲戚,从他们身上想办法,终于打开了突破口,通过大家的帮助,王某凑了1万元。“虽然1万元离赔偿总金额相差甚远,但是我还是先带着王某,将1万元交到全某手中,一步步努力推进。”王志锋说,后来又到衡南县人民法院为全某申报司法救助,争取了3万元的司法救助款,同样带上王某,将3万元救助款送到全某家中。
经过前期的工作,王某的态度渐渐地发生了转变,抵触情绪也没有那么强。王志锋趁热打铁,又多次与王某沟通,王某开始愿意接受赔偿。
2018年6月底,在王志锋又一次和王某沟通后,王某同意主动来法庭协商该案的执行。“主动来协商执行,这是个好消息,我马上同全某沟通,并介绍了王某为凑钱所付出的努力。”王志锋一边与申请人联系,一边积极与村组干部联系,请求村组干部出面协助工作。
7天后,全某、王某、当事人村干部和亲戚按约来到茅市法庭。在王志锋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充分发表了各自意见后,他邀请村组干部一起分别再做当事人的工作。最终,王某承诺将竭尽全力凑齐4万元赔偿款,全某同意放弃余下的赔偿款。在亲戚的帮助下,王某当场缴纳了1万元赔偿款。接过赔偿款的全某,主动与王某握手言和。“看到这一幕,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王志锋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