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它的故事至唐僧取到真经即宣告结束了。可是,在书中叱咤风云的形象孙悟空,他后来的命运如何?给人们留下很多悬念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也给作家们留下了施展才华的天地。
《西游后记》的作者刘小庆、胡伟正是依据原著,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讲述了新的故事。即悟空、悟能、悟缘三人,自协助唐僧取回真经后,便拜别唐僧回到花果山重建事业。他们一路之上斩妖伏魔,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一步步走向更好的未来。
一、除妖是贯穿全书的重要线索
《西游后记》的较多内容是围绕着降魔伏妖的内容展开的。正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一样,《西游后记》中的孙悟空仍是在妖魔横行的世界中冲杀。因为,只有把孙悟空放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之中,才能彰显其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本领。在与各类妖魔鬼怪的斗争中,孙悟空显示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智慧和力量。在回花果山的路上或开发花果山所做的一系列事情中,虽然屡遭坎坷,但都以胜利而告终。
二、与自然灾害的较量
孙悟空一行回到花果山安家,除了要消灭妖魔鬼怪外,面对最大的生存威胁就是自然灾害。这对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也提出了挑战。孙悟空等人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当蝗灾来袭,百姓无望时,麻姑用火引水淹的方法,帮助当地百姓消灭了蝗灾。
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发现一片荒凉,问土地神知其原因后,他便找水源,动员大家兴修水利,使花果山蓄了水,消除了缺水之虞。
三、与官场的较量
在《西游后记》中,作者还结合历史事件,把历史上的奸臣也写了进来。比如,孙悟空抓住了纵火的薛怀义;把来俊臣勾结吐蕃出兵谋反的密信交给卫遂忠等。对于当时官场的腐败,《西游后记》通过六精灵去西京赶考,六精灵窃听到了考试之前卖考题的行为。待考试结束后,六精灵揭露了科场舞弊的丑行,随行的孙悟空去见皇帝汇报,皇帝宣谕前期考试无效,重新命题考试。虽然其中有虚构的成分,但历史上的作弊行为确有其事,这就可和现实结合为一体了。体现出孙悟空对黑暗现实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四、聚集人群,繁衍人群
要建设一个新的世界,没有人是不行的。孙悟空在一路打打杀杀中,遇到落后的人群、困难的人群,就动员他们到花果山安家,遇到小的国家,就劝其加盟他的新新世界。不管是天上的、地上的、还是岛上的,只要是愿意和他共同开发花果山的,他都动员并召集起来。
五、拯救兽类把其改造成新人类
孙悟空回花果山的目的是为了聚合新人类,要建立一个新的理想社会。在他那个妖魔遍地的鬼神世界,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向优秀的人类学习,改造落后的愚昧的动物。比如:他一开始就去蝙蝠洞找蝙蝠王为八戒换顺风耳、整容,让他变成了正常人的样子,这样便于和人类接触。
六、建设新世界
为了在花果山生存下去,首先要解决吃的问题,孙悟空派人四处搜集各种种子。
为了给人治病,孙悟空派千里眼去南海寻珍贵的石药。
为了振兴经济,他们一行又去南海觅宝,又跟着吕洞宾到珠宝岛,发现这里有很多宝物,便捡了一些回来。
最值得称道的是兴办了教育,办起了学校。悟空在学校给学生讲人类发展的历史,麻姑给学生讲述各种动物的神奇功能。
花果山成立了自己的新新人类联盟,从此和各处的人们团结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建设起美好的生活,故事以大团圆的方式结局。
《西游后记》表达了人们建设美好社会的行为理想和愿望,充满了人情味。同时又用怀云老道、牛魔王、罗刹女、红孩儿等强敌作为衬托,表达了人类与自然、与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不公平的事作斗争的任务远远没有结束。事实上,人类生存的意义也就在于不断进取、直面挑战,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