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6月11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见岘山
 

  卢小强

  衡阳县岘山镇距县城十来公里,素有“衡阳粮仓、建筑之乡”的美称。三十年前,我在一家建筑公司从事劳务管理,便把这个镇定为“劳务基地”。年初到这里招工,年底把他们送回。由于工作调整,我以后就再没踏上这片土地。那山、那水、那里的人,也就淡出了记忆。

  前些日子,一个老板模样的中年人到公司指名要见我。我是全然不识了。他忙自我介绍说,他是岘山镇易市村人,姓万,当年我招工时,他才十八岁,吵着追着求我带他进城去学手艺。经他一说,我倒记起是有那么回事。那时,他是一个稚气未脱、人没扁担高的小青年,我真的不愿录用。见我不理他,我走哪他就跟到哪,不时对我说:“叔叔,我能吃苦,我要学艺养家!”真的拗不过,我便把他招进公司学习木工。后来,也不知这个孩子在工地干了多久。一晃三十年过去了,眼前的这个人,从一身行头,言行举止,一看便知他已发达了。他向我诉说着这三十年的奋斗史,既充满了成就感,又不失谦和、诚恳,让我深感这个已当了大老板的人是个富了没忘本、富了知感恩、有正能量的人。临别时,他和我约定双休日去他的岘山老家看看。

  五月的岘山,万木兴旺,生机勃勃,遍地的灿烂,满目的葱茏。大片肥沃的土地上,各样的果实都在争着成熟。乡村路路通了,这里每一条路都可以说是“玉带满诗意”。通往易市村的公路两旁是一行行樟树和白杨,伴路而流的武水河缓缓地流淌着。岸边开放着不知名的野花,星星点点,五彩缤纷。稍远点,便是万顷良田,一口口水塘、虾池点缀其间,闪烁着宝石般的光芒。山因水美,水因山秀,我的确被这五月的岘山迷住了,便让万老板停车,拿出照相机捕捉田野。

  车子驶进易市村。当年零散的土砖茅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规划井然、户型宜居的砖混结构小楼。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是过去时,精致的别墅也不是稀罕之物。

  落座一会,几个年轻小伙进得门来。也许是万老板事先告知了他们,小伙子们一见我便亲热地叫着“卢伯伯”。万老板介绍说,这几个娃是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他们毕业在外干了10多年,淘到第一桶金后,便回家投资合股办起了“衡阳县泓翔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他们自报家门——

  “我叫万贵华,毕业于深圳大学应用数学系。”

  “我叫谢正旺,毕业于湖南农大水产养殖系。”

  “我叫秦明,毕业于湖南农大水产养殖系。”

  ……

  看着晒得红扑扑而又精壮的年轻人,我怎么也没法将他们与读书人联系在一起。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这句话你们是怎样理解的?”我试着问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久了,就愿回家干干。”“精准扶贫、万众创业、建设新农村,我们所学有所用。”“打工赚血汗钱,自己投资当老板,还能实现知识和资本的裂变,造福家乡。”听着他们的回答,我深深感到这山、这水福祉了后代。人有梦想,才有想头、干头、奔头啊。

  孩子们带我走进他们的创业基地,谈起创业,如数家珍。稻田综合种养是目前国家在农村大力支持和推广的一项农业供给侧改革技术,通过将种田和养虾、养鳖相结合,达到“一田两用,一地多收”的双重效果。既能提高土地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提高种养品种质量。他们去年10月动工建基地,首期流转土地500亩,投资200万元。当地农民被聘为职工,拿月薪,拿分红。观念的改变,颠覆了传统农耕理念。

  随着他们指指点点,我仔细打量无际的田野。创业者泼下汗水,将每丘田周边挖出深1米、宽10米的虾池,撒下虾种、鱼苗,田中凸起的土丘种上园林工程用的草皮,挖出的泥土堆在田垄上栽下果木,没有放过一丝丝创收的闲地。每寸土地都散发出芬芳,波光粼粼的虾池将这片土地滋润得绿油油的,渐渐养育出大片湿地。多年不见的鹭舞鸥翔得以重演,少闻的蛙声重又听取一片。人在水中泛舟,捕鱼捞虾,此乐何极,好一派梦中水乡!

  看着身边的创客,看着在田野里辛劳的农民,我想,五月过后,离丰收的秋天还会远吗?那时,岘山深处的美丽、欢乐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又见岘山
荷叶田田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又见岘山 2018-06-11 2 2018年06月11日 星期一